返回

第758章 不甘心的和黄前任大班韦理先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属于顶尖的。

    但是,即便他拥有这样的才能,也难以让百宝利集团成功。

    这就好比一个大人拿着木棍和一个小孩拿着手枪,虽然大人力气更大,但小孩手中的武器却更具杀伤力。

    在商业竞争里,资本和人脉就是那把关键的“手枪”。

    韦理轻轻摩挲着相册的边缘,思绪飘得更远。

    他想起曾经在和记黄埔参与的一些重大项目,那些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的场景历历在目。

    每一次成功的谈判,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都让他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

    而如今在百宝利集团,虽然也能发挥一些能力,但受到的限制太多,就像被束缚住翅膀的雄鹰,难以翱翔天际。

    “或许,我真的该回去试试。”韦理喃喃说道。

    他知道,回归和记黄埔意味着重新站在香江商界的风口浪尖,那里有更激烈的竞争,也有更广阔的天地。

    林浩然虽然行事激进,但他的格局和魄力或许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

    他合上相册,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城市夜景。

    灯火辉煌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

    这也是他为何万里迢迢来到香江的原因。

    他韦理,曾经在这个城市的商界叱咤风云,如今又怎能甘心在一个小舞台上默默无闻?

    就在他的思绪如维多利亚港湾那潮水般翻涌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这一次,屏幕上显示的号码,他非常熟悉,因为这个电话,是他以前担任和黄大班时的办公室固定电话号码。

    韦理眼睛一亮,深吸一口气。

    他没有立刻接起,而是任由电话声响了几声。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座大厦,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复杂而充满兴奋的弧度。

    电话铃声在略显空旷的亚隆公司董事长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韦理的目光从未离开过窗外那片繁华的维港灯火,尤其是其中那座他再熟悉不过的和记黄埔大厦。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某种翻腾的复杂情绪压下去,才缓缓转过身,踱步到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前。

    韦理心脏难以抑制地加速跳动了几分,一种久违的、掺杂着期待与警惕的悸动涌上来。

    他的内心总,此刻多少有些期盼,最终拿起了电话筒。

    “喂?”韦理的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波澜,带着一丝英国式的矜持,这是他多年职业素养的体现。

    “韦理先生,晚上好,冒昧打扰,希望没有影响您休息。”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算是比较熟悉的声音,是马世民。

    他的英文带着标准的牛津腔,语气礼貌而直接,没有多余的寒暄。

    “马世民先生?”韦理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心底的猜测瞬间得到了印证。

    “哪里的话,这个时间,对香江的商人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马世民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相信韦理先生已经听说了今天下午在和黄大厦发生的一些‘小插曲’?”

    他与林浩然商量的事情,能被夏伯殷等人听到,自然是因为两人是故意让他们知道的,就是想让他们将消息传递给韦理罢了。

    否则,如果真的不想被夏伯殷等人知道,他们根本没机会了解。

    “略有耳闻。”韦理的回答简短而克制,既不显得过分关注,也没有装作一无所知,“商场如战场,人员变动,在所难免。

    李察信先生,可惜了。”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却又点到即止,把评判的空间留给了对方。

    “确实可惜,但正如老板所言,一个不能与股东同心、甚至企图挟持公司以满足私欲的管理者,无论能力如何,都不再适合掌舵。”

    马世民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直接引用了林浩然下午的原话,清晰地传递出新老板的态度和底线。

    韦理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马世民这是在借林浩然之口,再次强调那不容置疑的权威,同时也是在暗示:任何挑战这权威的行为,都将被无情清除。

    李察信就是摆在所有人面前血淋淋的例子。

    “林先生的手段,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韦理淡淡地评价道。

    “那么,马生晚上来电,总不会只是为了向我复述一遍你们和黄董事会的决议吧?毕竟,这与我可没有一点关系,我已经不是和记黄埔的掌门人了。”

    “韦理先生果然快人快语。”马世民笑了,直接切入了主题,“老板和我都认为,和记黄埔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李察信的离开,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空缺,我们需要一位真正有能力、有魄力、并且认同老板战略方向的舵手,来带领这艘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韦理的心猛地一跳,预感即将成真。

    他没有立即接话,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话筒里传来细微的电流声。

    窗外的霓虹灯光透过玻璃,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马世民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种真诚的邀请意味:“我们思考了很久,放眼整个香江,甚至亚洲,能够在专业能力、对和黄的了解程度以及国际视野上,都完美契合这个位置的人选,非您韦理先生莫属。”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个邀请,韦理的呼吸还是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瞬。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当年临危受命,在一片废墟中和记国际的烂摊子;

    他力排众议推动与黄埔船坞合并,创立和记黄埔;

    他夜以继日地梳理资产、剥离亏损业务、重组债务,最终力挽狂澜,让和黄扭亏为盈;

    还有李加诚入主后那无形的掣肘和日渐加深的隔阂,最终他递上辞呈时那份难以言说的不甘与失落……

    和记黄埔,是他职业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的心血结晶,是他未竟的梦想之地!

    一股强烈的渴望感涌上心头。

    重回黄埔!

    执掌这艘他亲手参与修复并推向航道的巨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