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我是一个粗人,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将军,也就是太孙殿下,以前常说了一句话。”
“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族!无国家不存,无国族不全!”
“作为大明军人,保家卫国为任,这就是你们这些新兵需要铭记的。”
“还有,我们的太孙殿下是英雄,真正的大英雄。”
“如果可以,我还想追随太孙再征沙场,宁死不悔。”
“那些永远留在北疆的弟兄也不后悔。”陈百户又大声的说道。
话音落下。
更是让所有新兵都明白什么叫做视死如归,什么叫做死而无悔。
“大哥。”
“以前在应天只是听说你的战功战果,却根本不知你在北疆究竟经历了什么。”
“可看着这些军人对你如此崇敬,对你的绝对信服,这些都是你用命拼杀出来的。”
“我会追随大哥你的脚步,蜕变为真正的大明军人。”
“作为你的弟弟,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朱允熥心底暗暗想到,对如今的军伍生涯充满了坚定。
“好了。”
“话就说到这。”
“巡边。”
“虽然那些鞑子和元人这两年老实了,但也要防好,这群杂碎万一扑来可不是开玩笑的。”陈百户扬起手,大声道。
……
北平城!
“臣北平布政司郭资。”
“携北平府大小官员恭迎太孙殿下。”
“臣北平卫指挥使张玉。”
“携北平军众军官将领恭迎太孙殿下。”
……
“草民恭迎太孙殿下。”
“愿太孙圣福。”
……
今日的北平城前,空前热闹。
城前不仅汇聚了北平府的大小官吏,还有北平军的众将领。
甚至于在听到朱应来到北平城的消息,城中数万的百姓都争先恐后的来到城外等候,只为一睹太孙殿下的圣颜。
如今大明天下万民,九成都对朱应感恩戴德。剩下的一成则是那些权贵地主。
因为朱应的国策,让无数百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能够种田养活全家。
因为朱应的国策,让无数曾经被地主,被赋税所压的万民得以轻松不少,解脱不少。
这等恩泽。
唯有底层万民才能真切感受到。
此刻他们的高呼声,一层缔一层,似乎难以断绝,而且他们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呼。
在这高呼声下。
王驾停在了城前。
朱应缓步走了下来,看着城前还有周围汇聚的百姓,微微一笑:“大明的臣民们,免礼平身。”
话音落。
朱应抬手一展。
“谢太孙殿下。”
无数臣民高呼道。
“此番。”
“孤来北平,为迁都议,为定陪都议。”
“更为大明北方疆域生计民生而来。”
“自今日起,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孤都将在北平府。”
今已来此,朱应也没有隐瞒来意,大声宣布道。
而陪都之名一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此间汇聚的臣民全部都变得震惊。
北疆之地相比于南方,那可谓是差了不知道多少。
定北平为都城?
哪怕是陪都。
这也是位格升华。
“北平升都,城池会迎来重新规整,骤时还请万民予以配合,倘若有利益受损,朝廷官府也会予以补偿。”
“此番孤初临,就暂且先行处置公务。”
朱应宣布之后,又说了一句,便转身归于王驾内。
随后王驾启程。
在后。
三千王卫拱卫。
还有淮西众将,六部官员,皇家产业与皇家银行等随行。
这一次北上入北平。
朱应这一行人数超过了万众,可谓是声势浩荡。
不过。
这一切都是为了定都做准备。
在应天的那一套班子如今都会在北平重新准备一套,同时还要修筑皇宫,修筑官道,铸造皇家产业与银行。
这一切都需要朱应来亲自处置。
未来的事情,仍然不少。
一切尽在朱应的规划之下。
只有将此事处置了,特别是军队重整了,便可开启对外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