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听到这话,诸王心里一喜。
杨乾元还是顾及了祖训,自己等人死不了了。
张秉用明白杨乾元的意思,赶忙说道:“诸王不顾天家亲情,宁愿做那釜下萁坏得同生根本,当真是十恶不赦。”
“诸王叛乱,革除皇籍,理应抄家灭门以明正典刑。”
诸王听到这话,纷纷怒目而视。
张秉用却根本不在意这些将死之人。
真以为杨乾元说这词是讲究亲情吗?真要这么认为,张秉用也不可能入阁当首辅。
“准了。”杨乾元只应了两个字。
随即侍卫便上来将诸王拖了下去。
死肯定是要死的,但多少也得走程序。
反正杨乾元只看结果,过程如何他根本就不在意。
“冷清了些,这釜不够旺啊。”杨乾元看着人被拖下去后,这才说道。
“是,陛下。”张秉用立刻回答。
应完之后,张秉用便招来了内阁所有人员一同议事。
别看杨乾元只是说了一首诗,但只杀这几个叛乱的藩王可不够。
要不然釜怎么会不够旺?
真正的含义是削藩,要不然处理完诸王后,杨乾元就让他们离开了。
“此次诸王悖逆作乱,祸乱国家,荼毒生民,几倾社稷。幸赖陛下庇佑、将士用命、天下归心,方得敉平。”人来齐后,张秉用当即开口把这件事定了性。
然后又说道:“此乱足证藩镇坐大、拥兵自重之弊,实为朝廷心腹之患、黎民涂炭之源。”
话说到这里,内阁所有人都隐晦的看了眼如意舆上的杨乾元,对方一副修炼的模样,恍若没听到。
可他们都明白,这位陛下是准备削藩了。
但这事他不去干,让他们干。
“叛乱虽平,然痛定思痛,当深究其源。藩篱过固,权柄过重,以致尾大不掉,萌生不臣之心,此乃制度之失,非独一人之罪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若因循旧制,恐他日再生肘腋之变,社稷永无宁日。”
“为保江山永固、黎民安泰,杜绝此类祸乱再生。”
“臣斗胆顺势厘革旧制,收束藩权。”
“此举非为削夺宗亲,实为强干弱枝,固本培元,使朝廷政令畅通,天下归于一统,共享太平。”
“乃是为万世开太平之基,保宗庙社稷无虞。”张秉用把目的说了出来。
杨乾元对于张秉用的话很满意,因而只是轻轻颔首。
有了他的这表态,内阁大臣当即开始商议如何解决。
怎么解决是臣子的事情,杨乾元只要一个能够进行削藩的方案。
并且这个方案要让他满意,如果不满意,那就别怪他下手无情了。
不过涉及削藩,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内阁大臣都不敢过多的提议。
藩王说到底还是皇室人员,他们不过是臣子,事后很可能会被作为替罪羊推出去清算。
只是他们这态度,却引来了杨乾元的不满。
既然你们不想得罪人,那他偏要让你们去当这把刀。
在他的手底下当差,荣华富贵该有的,杨乾元不会
番外:三言定削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