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稍稍不留神,或者大意一点,他就会被某个百夫长暗算。
真正掌握兵权的不是将军、校尉,而是下面那些有基层影响力的百夫长。
一个百夫长带动老兵,欺上瞒下,有时候真能成事。
严格算起来,赵基就是以百夫长的身份逐步蚕食了虎贲新军,再联合刘去卑的欠薪义从,挟持朝廷之后才一步步做大的。
而朝廷这里公卿百官的关系网络太过于复杂,真要搞事情,那就不是几个百夫长联合作乱,而是许多个百夫长,从不同的军队一起发难。
这些人百夫长,才是军心的真正代表。
面对这些人所代表的军心舆情,领兵的将军、校尉或者营督,有时候将不得不装聋作哑、表现的反应迟钝。
自董卓、李傕郭汜以及赵基以来,朝廷里的公卿百官吃了那么多血亏。
哪怕再迟钝,也会有所变化。
特别是吕布效仿虎步新军,在天子、公卿引导支持下开始编训鹰扬新军,就注定有太多不稳定的寒门士人入伍,成了基层军吏。
这是吕布无法防范的事情,想要壮大军队,就必须扩大军吏团队。
军吏不是那么好培养的,直接从寒门士人中提拔,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
所以吕布看似在朝中执政,可他的军队根基看似庞大,可早就被沾染了各种颜色与气味。
吕布可以通过朝廷来分配军队、指挥军队;可失去朝廷这个平台后,吕布真正能刷脸控制的军队,反而依旧有限。
其实赵基也好不到哪里去,可随着这次大胜,赵基军中的不稳定军吏也趋于稳定;何况,赵基此刻军中最粗的大腿已经不是五部营或者虎步军,也不是敢死兵,而是诸胡义从!
放纵、驱使诸胡义从,自然不需要担心他们被朝廷公卿百官策反。
就这样,随着吕布率兵离开许都,许都各方都开始争夺余下各军的军权。
与吕布时期一样,他们争的依旧是各军名义上的指挥权,各支军队实际一线统兵的百夫长们,依旧存在、保持着复杂的人际关系。
可朝廷这个平台就在许都,那这些名义上的指挥权就有意义。
谁掌握绝对的军权优势,就能逐步纯化军队,虽然这种纯化十分有效,但总好过让其他人执掌军权。
刘备也不例外,他也更受基层吏士的信赖。
就算不信任刘备,许都各军吏士对刘备也不存在什么恶意。
第587章 入镇雒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