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7章 刘永:姜伯约自诩智谋超群,却连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却说汉军在绵竹大破曹彰,捷报传回,全军欢腾。

    然而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这一日,

    姜维正在大帐中与诸将商议安抚新附百姓之事,忽见亲兵来报:

    “启禀将军,吴王殿下率亲卫前来,已至营门外。”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

    众将皆知这位吴王刘永乃是刘备与甘氏所出。

    虽为庶子,却因生母早逝,自幼养在宫中。

    与当今太子刘禅一同长大,直到十二岁之后才封王于外地。

    因其身份特殊,朝中多有传言。

    说他一直对自己庶子的身份耿耿于怀,总想建功立业以向刘备证明自己。

    姜维眉头微蹙,问道:

    “吴王带了多少人?”

    “仅二十余名亲卫。”

    姜维沉吟不语。

    一旁的麋威见状,上前低声道:

    “将军,家父在时常说,吴王对自己庶子的身份十分敏感,一直想干一番大事业来给陛下看。”

    “如今眼看就要灭蜀成功,吴王此来,只怕来者不善。”

    姜维背着手在帐中踱步,神色凝重:

    “我一心为国家,又不曾参与皇室斗争,何故来找我?”

    麋威压低声音:

    “……将军明鉴。”

    “如今朝中李相爷与诸葛丞相都是太子一党的人,将军您现在年轻有为,正是上升期。”

    “站队可千万别站错了。”

    “吴王虽是太子胞弟,但毕竟是庶出。”

    “若与他走得太近,恐怕……”

    姜维颔首,觉得麋威所言有理,随即传令:

    “廖化听令,速派两百精锐卫队在营帐左右。”

    “务必要威武雄壮,以震慑来者。”

    “末将领命!”

    廖化躬身退出。

    不多时,营门外传来马蹄声。

    吴王刘永在亲卫的簇拥下驰入大营。

    见两旁甲士林立,刀枪映日,不由得愣了一下。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昂首挺胸,大步走向中军大帐。

    进入帐中,刘永与姜维相互见礼。

    寒暄已毕,刘永开门见山:

    “姜将军,既然已经击败曹彰,江油、涪城等地也拿下了。”

    “就应该马上进兵成都,将军为何却停滞不前?”

    姜维不慌不忙,拱手答道:

    “……殿下有所不知。”

    “蜀郡官员大量弃官而走,当地百姓又都依附于我。”

    “若不安抚妥当,恐生变乱。”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我必须先稳住他们,然后才可进兵。”

    刘永闻言,面色不悦:

    “将军此言差矣!!”

    “我等孤军深入,一旦邓艾的大军回援成都,我们就被包围了。”

    “将军这个决定,恐怕会害死我三军将士!”

    帐中诸将面面相觑,都不敢出声。

    姜维神色不变,缓缓道:

    “殿下忧心军务,维深感敬佩。”

    “然蜀地百姓亦是我大汉子民,我不能弃他们不顾。”

    “且邓艾大军远在剑阁,被诸葛丞相大军牵制。”

    “即便得知消息,恐怕也要月余方能赶到。”

    “这段时间,足够我们稳定局势。”

    “一个月?”

    刘永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将军以为曹叡是傻子吗?”

    “等一个月后,曹叡就有防备了!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用兵之道也。”

    “况若等邓艾回师,我们进退失据,岂不是坐以待毙?”

    姜维仍是不急不躁,安抚他道:

    “……殿下息怒。”

    “用兵之道,贵在持重。”

    “昔日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也是先安定民心,而后才图大事。”

    “今蜀地新附,若急于进兵,恐生变乱。”

    刘永见姜维态度坚决,知道难以说服,冷笑道:

    “既然姜将军不肯进兵,那孤只能自己带着部队进兵成都了!”

    姜维微微躬身:

    “殿下若执意如此,维不敢阻拦,请自便。”

    刘永冷哼一声,拂袖而出。

    帐外,他麾下中郎将刘基迎上前来,低声道:

    “殿下真打算独自进兵成都?”

    刘永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这才压低声音:

    “孤隐隐感觉到,姜维似乎有意敷衍。”

    “看来他对孤有所防备,既然如此,孤还是自己进兵的好。”

    刘基忧心忡忡:

    “成都毕竟还有卫队在里面,而大军又都在姜维手里。”

    “仅靠我本部兵马,恐怕很难打下成都。”

    “你有所不知,”刘永目光深邃。

    “这段时间孤仔细观察,发现我们的大军过处,百姓慌乱骚动。”

    “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

    “而蜀地官员也大量弃官而走,蜀地民生凋敝,这说明魏室气数已尽。”

    “今天,孤就要赌一赌曹叡敢不敢抗我王师!”

    刘基还要再劝,刘永摆手制止:

    “不必多言!传令下去,即刻整军,直取成都!”

    就在刘永准备出兵的同时,姜维大帐中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讨论。

    麋威第一个站出来:

    “将军,就这样放吴王独自进兵,恐怕不妥。”

    “若是胜了,功劳全是他的。”

    “若是败了,朝廷怪罪下来,将军也难辞其咎啊!”

    王颀也道:

    “……麋将军所言极是。”

    “吴王毕竟是皇室贵胄,若有个闪失,我等如何向陛下交代?”

    姜维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沉吟良久:

    “诸君以为,我为何不即刻进兵成都?”

    众将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姜维指着地图道:

    “你们看,成都以北,尚有雒城、新都两处要塞。”

    “曹叡虽然年轻,但身边仍有能人。”

    “我若贸然进兵,必中埋伏。”

    “而吴王……”

    他顿了顿,叹了口气,“就让他去试试魏军的虚实吧。”

    廖化恍然大悟:

    “将军是要以吴王为诱饵?”

    “非也,”姜维摇头,“吴王身份特殊,魏军必不敢加害。”

    “我料曹叡见吴王亲自率军来攻,定会犹豫不决。”

    “这犹豫之间,便是我们的机会。”

    却说刘永率领本部五千兵马,离开绵竹后,一路疾行。

    沿途果然如他所料,蜀地官员闻风而逃,百姓则纷纷躲入山林。

    这更增添了他的信心。

    话分两头,

    成都作为魏国首都,按理说当是最繁华之地。

    此刻,却已显破败之相。

    昔日车水马龙的锦官城,如今街巷萧瑟,市井荒凉。

    自年前,洛阳宣布对益州实施经济制裁以来。

    蜀锦断绝外销,盐铁断绝内输。

    这座曾经“既丽且崇”的名都,如今竟落得“米珠薪桂,民不聊生”的境地。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城西浣花溪旁已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百姓。

    几个老妪正用木勺搅动着锅中稀可见影的粥水,孩童们捧着破碗眼巴巴地望着。

    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太仆卿陈祇的家奴驱车而过,车辕上悬挂的腊肉在晨光中泛着油光。

    “看哪!陈府昨日又从汉中运来十车粮米!”

    一个跛足老卒拄着棍子嘶声道:

    “他们宁可用美酒喂养猧儿,也不肯施舍半斗粟米给饥民!”

    人群响起阵阵呜咽。

    这时,一阵凄厉的哭声自茅屋中传出。

    原是卖炭翁张骞的幼女昨夜饿毙。

    邻人见那女童手中还攥着半块树皮,无不掩面垂泪。

    “诸位父老!”

    曾经在军中担任什长的李贲跃上石碾,振臂高呼。

    “吾等妻儿奄奄待毙,而豪强庖厨肉腐。”

    “今日愿随吾往府库请命者,当共分粮粟!”

    霎时间,数百饥民如潮水般涌向城东。

    他们把陈府粮车围得水泄不通,哀嚎声、乞求声此起彼伏。

    突然,督粮校尉王冲率领甲士赶到。

    鞭影翻飞间,血花四溅。

    “刁民安敢犯官粮!”

    王冲挥剑大喝,剑锋过处,一个老翁应声倒地。

    李贲目眦尽裂,拾起石块掷向王冲:

    “狗官!尔等日日珍馐,可知百姓炊骨易子?”

    石块正中王冲面门,这位平日作威作福的校尉踉跄倒地。

    饥民们积压的怨愤如火山迸发,顷刻间将甲士冲散。

    混乱中,不知谁人喊了声“取粮活命”,人群顿时冲破府库大门……

    是夜,魏王府内烛影摇红。

    曹叡正与才人陆氏对弈,忽见侍中刘初踉跄入殿。

    “陛下!东市暴民作乱。”

    “王校尉……殉国了!”

    曹叡手中白玉棋子铿然坠地:

    “详细奏来!”

    原来暴乱发生后,饥民将王冲首级悬于府衙辕门,尸身被弃之粪渠。

    更有人在大街上张贴檄文,上书统称魏国官府之腐败无能,全不管蜀地百姓死活。

    曹叡拍案而起,案上青瓷砚台应声而碎。

    “速诏中领军镇压!凡参与暴乱者,格杀勿论!”

    然而,当虎贲军驰赴东市时,暴动已蔓延全城。

    饥民们冲进豪强粮仓,与私兵展开混战。

    直到次日拂晓,这场骚乱才逐渐平息。

    兵马司呈上的奏报触目惊心:

    死者三百余,伤者逾千,焚毁府库七处。

    曹叡在寝殿中踱步至天明。

    他想起昔日祖父曹操在《蒿里行》中描绘的惨状。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而今这般景象,竟出现在都城成都。

    “传诏。”

    曹叡嗓音沙哑,“开太仓赈济灾民,减今年田赋三成。”

    “自即日起,王公百官皆捐粟千石,以纾民困。”

    这道诏书如同巨石入潭,在朝堂激起千层浪。

    次日廷议,大司农率先出列:

    “陛下圣心仁慈,然太仓存粮仅够三军之用,若开仓放粮,恐损军国大计。”

    光禄勋也紧接着奏道:

    “百官捐粟恐非长久之策。”

    “臣闻益州豪强囤粮逾百万斛,何不令其开仓?”

    曹叡沉吟良久,最终颁布《均输令》:

    限定粮价,要求豪强按官价售粮。

    严禁囤积居奇。

    设置平准仓调节米价。

    为示决心,他特意将诏书刻在宫门上。

    诏令初下,成都米价应声回落。

    百姓们捧着刚刚买到的官粮,对着宫阙方向叩首不止。

    李贲也解散了乡勇,重回田亩耕作。

    但好景不长。

    半月之后,市场风云再起。

    这日李贲赶集,发现粮铺前挂出“售罄”木牌。

    偶有售粮者,要价竟是官价三倍。

    打听才知,豪强们明着遵守诏令,暗地却通过虚报库存、勾结官吏等手段规避新政。

    更有甚者,将军粮偷运至黑市贩卖。

    “听闻陈祇府中夜夜笙歌。”

    茶摊

第437章 刘永:姜伯约自诩智谋超群,却连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