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3章 他日谁主东宫,乃陛下家事,非臣子所宜预闻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副将王产进言道:

    “将军,不如末将亲自去一趟成都如何?”

    曹休叹道:

    “朝廷既无回音,必是有人从中作梗。”

    “你我现在擅离防地,正好授人以柄。”

    这时探马来报,汉军大将黄忠率三万水师逼近永安。

    曹休强撑病体,登城巡视。

    “报——江面出现齐军战船百艘!”

    曹休眺望江面,但见旌旗蔽日,战船如云,不禁忧心如焚。

    当夜,曹休旧伤复发,咳血不止。

    军医诊治后,悄悄对众将说:

    “将军忧劳成疾,若再不得静养,只怕……”

    王产跪在曹休榻前:

    “将军,让末将再送一道奏章吧!”

    曹休虚弱地摇头:

    “不必了……大王若还信我,早该回音。”

    “想必是朝中有人进谗……我曹休一生忠勇,竟落得如此下场……”

    言毕,

    吐血数升,昏死过去。

    就在曹休生命垂危之际,黄皓正在成都宫中向曹叡进言:

    “大王,曹休将军又送来捷报,说已大破齐军,生擒黄忠数员将领……”

    曹叡终于起疑:

    “既然连战连胜,为何还要不断请求增兵?”

    黄皓早有准备:

    “这个……曹休将军说要在年内一举平定荆襄之地,故请增兵。”

    曹叡沉吟道:

    “齐人经营荆襄已有二十余载,岂是轻易可破?”

    “传旨曹休,命他固守即可,不可贪功冒进。”

    这道圣旨发出时,曹休已经奄奄一息。

    王产接到诏书侯,见其中只字未提增兵之事。

    反而责备曹休贪功,不禁悲愤交加。

    “将军!朝廷……朝廷竟如此对待忠臣!”

    众将士跪在曹休榻前痛哭。

    曹休勉强睁眼,看过诏书后,长叹一声:

    “天意……天意啊……”

    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气绝身亡。

    主帅猝逝,永安守军顿时大乱。

    副将虽想稳定军心,但各级将领各怀心思,军令难行。

    消息传到江对岸,吴王刘永大喜过望:

    “天赐良机!黄老将军,即刻发兵!”

    黄忠银须飘洒,豪气干云:

    “老臣愿为先锋!”

    是夜,汉军水陆并进,猛攻永安。

    刘永亲自披甲执锐,立在船头督战:

    “今日必破永安,让洛阳那帮大臣瞧瞧,本王绝非是浪得虚名的!”

    黄忠一马当先,率敢死队登城。

    老将军虽然年迈,但宝刀未老,手中凤嘴刀所向披靡。

    王产在城头死战,见黄忠杀来,大喝:

    “老匹夫休要猖狂!”

    话落,挺枪来战。

    二将在城头大战,王产渐渐不支。

    正当危急时,忽听城内喊杀震天——

    原来汉将刘磐率奇兵从密道潜入,打开了城门。

    “天亡我也!”

    王产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

    永安既破,巴东各城闻风而降。

    不到半月,整个巴东郡尽归汉军所有。

    捷报传到汉中时,诸葛亮正在与诸将议事。

    听闻曹休死讯,诸葛亮默然良久,叹道:

    “曹文烈也算是一代名将了,竟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费祎笑道:

    “此皆丞相神机妙算,当喜才是。”

    诸葛亮正色道:

    “此非可喜之事。”

    “用间虽能收一时之效,然终非正道。”

    “若朝廷上下同心,纵有十个黄皓又何妨?”

    杨仪在一旁暗思,只要能够击败敌人,又何妨管他是不是正道?

    但他不敢在诸葛亮明确指出这个观点,只是问道:

    “丞相,如今巴东已下,是否该乘胜进军?”

    诸葛亮摇头:

    “我军新得汉中,巴东初定,当以稳固为主。”

    “况且……曹叡经此教训,必会整顿朝纲。”

    “李相爷常说,任何时候,都要敬畏战场。”

    “尊重将士们的性命,也尊重自己的对手。”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果然,成都宫中,曹叡终于察觉异常。

    在接连收到永安失守、巴东沦陷的战报后,他勃然大怒:

    “黄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黄皓跪地哭诉:

    “陛下明鉴,定是曹休将军轻敌冒进,才致此败……”

    “住口!”

    曹叡一脚踢开黄皓,“传赵俨!”

    当赵俨疾驰入宫时,曹叡将一堆军报摔在他面前:

    “赵卿,你告诉寡人,前线战况究竟如何?”

    赵俨仔细翻阅军报,脸色越来越凝重:

    “大王,这些军报多有矛盾之处。”

    “臣之见,怕是有人谎报军情。”

    黄皓还要辩解,曹叡已经下令:

    “将黄皓收监,严加审讯!”

    “所有经手军报的官员,一个都不许放过!”

    经过彻查,黄皓受贿篡改军情之事水落石出。

    曹叡悔恨交加,在曹休灵位前痛哭:

    “叔父,是侄儿误信谗言,害你含冤而逝啊!”

    然而大错已经铸成。

    魏国不仅失去巴东要地,更折损一员大将。

    曹叡自此励精图治,亲自处理军国大事。

    只是,所有人都明白。

    魏国接下来的命运,不会是向好发展的。

    ……

    汉水之畔,旌旗蔽日。

    刘永与黄忠率领的荆襄军队与诸葛亮统帅的齐汉大军终于会师。

    营寨连绵数十里,蔚为壮观。

    是夜,诸葛亮命人在中军大帐前设宴,

    烹羊宰牛,犒劳三军。

    火把映照下,将士们觥筹交错,欢声雷动。

    刘永身着金甲,在张温等心腹簇拥下步入宴席。

    见到诸葛亮时,他快步上前,执礼甚恭:

    “久闻丞相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诸葛亮还礼如仪:

    “吴王亲率大军来援,亮感激不尽。”

    宴席间,刘永对诸葛亮极尽奉承之能事。

    每每举杯,必先敬诸葛亮。

    酒过三巡,刘永似醉非醉地说道:

    “昔年令兄诸葛瑾在江东为相时,常教导孤要勤政爱民。”

    “如今见到丞相,更胜令兄当年啊!”

    诸葛亮淡然一笑:

    “……家兄才德,亮不敢及。”

    “吴王殿下过誉了。”

    刘永见诸葛亮不为所动,又试探道:

    “丞相可知,孤在江东时常读丞相的《出师表》。”

    “每每读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未尝不涕泪交零。”

    “”得丞相这般贤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这番话已近乎赤裸的招揽,席间顿时安静下来。

    众将都屏息凝神,看诸葛亮如何应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应道:

    “……吴王谬赞了。”

    “亮既受陛下知遇之恩,自当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至于他日谁主东宫,乃陛下家事,非臣子所宜预闻也。”

    这话既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立场,又暗示他不参与皇子争储。

    可谓是滴水不漏。

    刘永脸色微变,强笑道:

    “……丞相忠义,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随即转移话题,与众人开始谈论起军务来。

    宴席散后,刘永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营帐。

    心腹谋士张温见状,屏退左右,低声问道:

    “大王为何不悦?”

    刘永猛灌一口酒,愤愤道:

    “诸葛亮分明是坚定支持太子!”

    “我那越王弟弟如今在洛阳侍奉父皇,讨他欢心。”

    “太子有诸葛亮这个首相支持,越王得父皇宠爱。”

    “将来还有我的活路吗?”

    张温沉吟片刻,缓缓道:

    “……大王不必忧虑。”

    “您今日攻克巴东,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威望日隆。”

    “只要接下来灭蜀顺利,未来未必不如太子与越王。”

    “当真?”

    刘永眼中重燃希望。

    张温凑近低语:

    “越王每日侍奉陛下,这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433章 他日谁主东宫,乃陛下家事,非臣子所宜预闻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