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我们一家团聚,再不分离。”
    陈瑶仰面凝视丈夫,见他眼中虽含痛楚,却透着坚定。
    她知道,丈夫已然做出决断。
    “殿下……”
    陈瑶最终哽咽道,将脸埋入丈夫怀中。
    “妾……明白了。”
    “为了大局,妾……愿意。”
    刘理紧紧抱住妻儿,声音微颤:
    “多谢你,瑶儿。”
    “他日若得志,必不负今日之苦。”
    窗外月色凄清,映照着这对被迫分离的皇室夫妻。
    次日清晨,越王府发出回奏:
    “臣理谨奉诏,即日遣世子曦入京觐见。”
    “唯乞陛下怜其年幼,善加照拂。”
    车队启程时,
    陈瑶立于城头,望着远去的马车,泪湿罗裳。
    刘理握紧她的手,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必须更加谨慎地走好每一步棋。
    ……
    渭水北岸,
    魏军大营连绵十里,旌旗蔽空。
    中军大帐内,司马懿正与诸将议事,忽闻帐外马蹄声急。
    “报——!”
    探马滚鞍下马,“丞相,细作来报。”
    “诸葛亮近日在郿坞屯田,营寨坚固,似有久驻之意。”
    司马懿颔首,眉头皱起,挥手令探马退下。
    他踱至沙盘前,凝视着五丈原的地形,眉头紧锁。
    “父亲,”
    司马昭近前低声道,“诸葛亮此举,分明是要与我军长期对峙。”
    “我军在此屯田,虽能解决粮草问题。”
    “可诸葛亮久驻在此,恐生变故。”
    司马懿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边缘。
    良久,他忽然抬头:
    “传贾逵来见。”
    片刻后,谋士贾逵匆匆入帐。
    司马懿屏退左右,只留二子在侧。
    “梁道,鲜卑轲比能近来动向如何?”
    贾逵禀道:“
    自田豫助步度根夺其草场后,轲比能一直怀恨在心。”
    “去岁寒冬,鲜卑部落损失惨重,今春正需补充物资。”
    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
    “此天赐良机也。”
    “吾欲联结轲比能,南北夹击齐国。”
    “你以为如何?”
    贾逵沉吟道:
    “轲比能狼子野心,恐难驾驭。”
    “若其趁机坐大,恐成后患。”
    “哈哈哈!”
    司马懿大笑,“吾岂不知驱狼吞虎之理?今鲜卑缺粮少械,正可利而用之。”
    “待破齐之后,再图鲜卑不迟。”
    由于吴国被灭,司马懿实在在中土找不到第二个盟友了。
    只能是把目光放在这位继冒顿单于后的又一位草原霸主之上。
    远交近攻,这是魏国的唯一出路。
    顺带一提个冷知识,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也联络了轲比能南北夹击魏国。
    只不过轲比能很快被牵招击败,退回了漠南,不能配合孔明的军事动向了。
    司马懿当下密令给贾逵:
    “选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往鲜卑。”
    “告诉轲比能:若肯出兵,魏国愿供粮草器械,共分汉土。”
    “尤其要提田豫助步度根之事,激其复仇之心。”
    三日后,魏使秘密抵达鲜卑王庭。
    轲比能正与各部首领议事,闻魏使至,立即召见。
    帐中牛油火炬噼啪作响,魏使躬身献上礼单:
    “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聊表我家丞相敬意。”
    轲比能扫了一眼礼单,冷笑道:
    “司马懿这是要收买本王?”
    “岂敢!”
    魏使从容道,“丞相素知大王雄才大略,只因田豫助步度根,致使大王失了肥美草场。”
    “今汉室内乱,刘备病重,正是报仇良机。”
    提到田豫,轲比能果然怒目圆睁:
    “田豫老贼!本王誓报此仇!”
    魏使趁热打铁:
    “丞相愿供粮草十万石,铁器五千斤,助大王出兵。”
    “待破汉之后,并州以北尽归大王。”
    帐中各部首领闻言,纷纷心动。
    大都尉慕容铁勒道:
    “大王,今春部落缺粮。”
    “若能得魏国援助,实乃天赐良机。”
    但大祭司秃发乌孤却道:
    “汉人狡诈,不可轻信。”
    “司马懿此计,恐是要让我部与汉军两败俱伤。”
    轲比能沉思良久,忽然拍案:
    “即便司马懿要利用本王,这也是个机会。”
    “传令各部,尽起兵马,进驻石城!”
    然而轲比能不知,他帐中早有汉军细作。
    消息很快通过烽火传至洛阳。
    与此同时,
    司马懿站在渭水岸边,远眺汉军营寨的灯火,对司马师道:
    “鲜卑一动,诸葛亮必分兵抵御。”
    “届时我军可趁虚而入。”
    司马师忧心道:
    “若诸葛亮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如何?”
    司马懿捻须微笑:
    “那就让鲜卑人再进一步。”
    “传令细作,怂恿轲比能攻打雁门关。”
    “到时刘备必沉不住气。”
    消息很快传至洛阳。
    朝堂之上,刘备卧病听政,闻报勃然作色:
    “鲜卑贼子,安敢如此!”
    于是,欲发兵征讨。
    李翊出列谏阻:
    “陛下三思!”
    “征讨游牧,犹如以金弹打雀,得不偿失。”
    “昔汉武帝屡伐匈奴,耗尽文景之积,终颁轮台罪己诏。”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刘备蹙眉:
    “然则坐视鲜卑进驻石城耶?”
    李翊从容道:
    “臣在边境推行期货贸易多年,早有限制鲜卑之策。”
    “请陛下准臣处置。”
    刘备沉吟片刻:
    “既如此,便交由子玉全权处理。”
    李翊回到相府,立即签发两道钧令:
    其一:
    “即日起,边境各市全部扣押鲜卑贵族寄存牛羊,已签期货契约一律冻结。”
    其二:
    “令护鲜卑校尉田豫、护乌桓校尉牵招,严查边境走私,凡中原货物,一粒米不得出关。”
    命令传至边关,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边境贸易城中,
    鲜卑贵族们围住汉朝官员,群情激愤。
    贵族慕容氏揪住市令衣襟:
    “我部落三万头羊存在你们这里,说冻结就冻结?”
    “你们这分明是明抢!”
    市令冷脸推开他:
    “此乃相府钧令。”
    “要怪就怪你们首领勾结魏国。”
    另一贵族拓跋野急得跺脚:
    “我部落儿郎还等着用茶叶治病!你们汉人不是讲仁义吗?”
    更有些小首领痛哭流涕:
    “寒冬将至,部落存的粮食都在你们仓库里。”
    “这是要饿死我们啊!”
    而在草原上,情况更加严峻。
    田豫、牵招派兵严守关隘,连一只商队都不放过。
    一个鲜卑老妇人跪在关隘前哀求:
    “军爷行行好,我孙女病重,需要药材……”
    守军摇头:
    “上司有令,片纸不得出关。”
    草原部落中,缺盐少药的情况日益严重。
    孩子们因缺乏茶叶患上齿疾,老人们因无药治病奄奄一息。
    更严重的是,寒冬将至,部落储存的过冬物资大多都存在汉朝边境仓库中。
    轲比能大帐内,各部首领怨声载道:
    “大王,部落里已经有人饿死了!”
    “没有汉人的铁器,连箭镞都造不出来!”
    “这样下去,不用汉人来打,我们自己就先完了!”
    轲比能焦头烂额,他没想到李翊出手如此狠辣。
    这时探马来报:
    “大王,司马懿使者又至,催我们进兵。”
    轲比能怒摔酒盏:
    “进兵?现在部落都快活不下去了,还进什么兵!”
    与此同时,
    洛阳相府内,李翊正听取边关汇报。
    听完后,他对陈登道:
    “鲜卑撑不过这个冬天。”
    “届时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兵,要么来求我们。”
    陈登叹服:
    “这便是你一直推崇的经济战?”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