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1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足道,不过纸间贪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这三员将领都是最早跟随刘备创业的一批。

    虽然他们有李、关、张三人压在前头,使得此三人的光芒完全被他们遮住。

    但他们毕竟是军中宿将,是跟随刘备最早的老干部。

    结果三人全部战死,这对军队士气而言,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帐中烛火幽微,这时庖人走进帐中。

    双手捧着陶盆,里面炖了只鸡。

    “王上,趁热用些吧。”

    庖人声音发颤,“不论如何,王上都得照顾好身子才是。”

    刘备用筷子,夹起一股肋骨,忽然陷入了沉思。

    “报——”

    宿卫许褚掀帐而入,铁甲上凝着还夜露。

    “王上,不知今夜随军口令为何?”

    “鸡肋。”

    刘备脱口而出,眉宇间一川不平。

    “啊?鸡……鸡肋?”

    许褚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鸡肋,鸡肋……”

    刘备似未注意到许褚,只是反复念叨着筷子上的鸡肋。

    许褚却误以为真,正色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

    抱拳退下后,将“鸡肋”的夜间口号传下。

    时监军庞统亦在夜间巡视军营,听得夜间口令,亦大感诧异。

    “鸡肋?”

    庞统拦住许褚,出声质问道,“王上真这般说?”

    “末将岂敢妄言。”

    许褚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觉得哪里不太对。

    “先生博学,可知其中奥妙?”

    呵呵……

    庞统抚须一笑,“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今王上进不能胜,退又恐人笑耳,故为此犯难。”

    “哦?听先生这话的意思,莫非是说……”

    “嘘!”

    庞统忙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拉着许褚的手,至一隐蔽处。

    “仲康,汝乃是质重少言之人,此话吾只对你说,你切莫乱言。”

    许褚颔首,让庞统直言相告。

    庞统乃解释道:

    “当初李相爷在雒阳时,力劝王上莫要伐蜀。”

    “王上不听,致有定军山一败。”

    “如今损兵折将,王上也是两难。”

    “那依先生的意思……?”

    “让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罢。”

    “此事总得有人来做,不能让王上下不来台。”

    “好,末将明白了。”

    二人商议已定,便教军士收拾行装,说是准备撤军了。

    寨中将士闻得撤军命令,无不欢腾。

    喜悦之声,传遍全营,都在那里歌颂刘备恩德。

    刘备被众人惊扰,出营来看,见大小将士都在那里庆祝。

    诧怪道:

    “我军方败,军士不忧反乐,何也?”

    简雍乃回道:

    “因王上下了撤军命令,将士思归,闻得此令,自然欣喜若狂。”

    刘备愕然道,“寡人何曾下过此令?”

    于是便问简雍,这话是谁传的?

    简雍回说是庞统。

    “士元?”

    刘备眼波流转,不禁想起庞统白日为自己挡箭之事。

    细细想来,士元在并州去历练已有数年了。

    确实积累了不小的资历。

    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诸葛亮身上,似乎忘却了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璞玉。

    “叫士元来帐中见我。”

    刘备撂下这句话后,便转身回到帐中去了。

    简雍很快便找到庞统,问道:

    “莫非王上下令撤军一事,乃是凤雏先生自作主张?”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庞统笑着问。

    “嗐,倘若是,汝胆子可真不小。”

    “纵是李相爷亦鲜少越过王上擅专,汝乃相爷后生,安敢为此?”

    “相爷鲜少,便是有。”

    “机会摆在眼前,而我不能不取。”

    “什么机会?”简雍一脸茫然地问。

    庞统笑而不答,直接去见刘备了。

    齐王,王帐。

    “……士元来了。”

    刘备也不抬头,笔尖在竹简上批着军务,“坐。”

    庞统趋步入内,向刘备见礼。

    “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刘备突然问。

    “自随叔父于襄阳投徐州来,至今已十三载矣。”

    庞统平静地回答道,似乎完全没有担心过刘备会问责他擅传军令一事。

    “在并州呢?”

    刘备又问。

    “整十年。”

    庞统喉结滚动,“统受李相爷嘱托,蒙王上恩典,调任并州别驾,而来十年矣。”

    提到并州的履历时,庞统的语气更显从容自信。

    因为十年的背后,是庞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

    “十年了……”

    刘备的笔尖终于落下,不禁抬头慨叹: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足见士元之沉稳。”

    刘备无奈地笑笑,摇了摇头。

    从前,他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诸葛亮当成是李翊的代餐。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培养他,拿荆州出来捧他。

    希望将来能够自己的儿子,也留下一个青春版的李翊。

    现在看来,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竟耽误了一个同样出色的后辈近十年的青春岁月。

    但这也怪李翊太过优秀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后来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再是优秀,又能在刘备心中掀起多大波澜呢?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是因为他跟李翊很像。

    丰神俊朗,温润如玉,有雄才。

    而相貌质朴憨厚,性格又更加激进的庞统,在与诸葛亮的竞争中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卧龙凤雏虽是齐名的雄才。

    但二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大有不同。

    诸葛亮谦虚温润,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庞士元轻狂重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毒士。

    两人几乎是相反的一面。

    尤其在出仕一途。

    比起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庞统是“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庞统是远比诸葛亮要更想“进步”的。

    但偏偏刘备又更加欣赏诸葛亮这种类李翊的温润君子。

    就连李翊似乎也看好诸葛亮。

    就在庞统以为没法继续进步之时,还是李翊站出来提点了一下他。

    “赴并州以砺其资,少年昂首,必见乾坤之浩荡。”

    庞统信任李翊,甘愿放弃荆、徐之富庶,赴并州砥砺打磨自己。

    这一磨就是十年。

    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士元,等汉中之战结束,你便随寡人回朝廷罢。”刘备忽然开口。

    庞统一凛,旋即心中狂喜!

    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把庞统给调到中央去任职!

    看来这十年的资历没有白熬,总算是让刘备注意到了自己。

    也怪刘备身边耀眼的明星太多。

    要搁历史上的刘备,哪可能十年都会注意不到他?

    正如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的文人都是简雍、麋竺、孙乾等辈。

    这样一对比,不更显得诸葛亮牛逼么?

    可本位面,诸葛亮、庞统到来之前都有谁?

    那是荀攸、陈登、鲁肃、刘晔等大才,更别提还有一颗天枢星了。

    当刘备体会了拥有这些大才的感觉之后,除非你卧龙凤雏能够展现出完全碾压他们的才能。

    否则就是很难引得刘备的高度重视。

    至少不会对李翊那样掏心窝子,无话不谈。

    “哦对了,这鸡肋之随军口号,可是你代寡人下的?”

    “……是,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映衬我军现状,故统斗胆猜测王上将欲撤军。”

    刘备背着手,面上似笑非笑。

    用冷冰冰的语气说道:

    “寡人从未下过此令,汝敢代我越俎代庖。”

    “此李相教你为乎?”

    庞统并未被刘备的装腔作势吓到,而是平静地回答道:

    “李相独教一事:王上非曹氏之俦,厚待臣属,必不相负。”

    “臣虽不敢僭代王事,然见王之过,安得不谏?”

    哈哈哈……

    刘备闻言大笑,在这一刻他终于释怀了。

    原来不是诸葛亮像李翊,而是诸葛亮与庞统加起来才像他。

    诸葛亮就是李翊的表面,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庞统则是李翊内心隐藏的一面,该狠辣时狠辣,该杀时就杀。

    就连为人处世时,都似他一般圆滑。

    “……子玉,原来这便是你给寡人留下的璞玉么?”

    刘备心中暗叹,又对庞统唤道:

    “士元,可坐下来与寡人一同吃鸡。”

    刘备邀庞统坐下一起吃适才没吃完的炖鸡。

    这是李翊才有的殊荣,庞统大感荣幸,连连谢过。

    次日,刘备正式官宣撤军。

    简雍见刘备心情大好,也不禁调侃老板道:

    “王上不要汉中耶?”

    刘备笑着一指并马而行的庞统:

    “汉中已在吾手,何谓不要?”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