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毕竟他对待自己的教徒一心一意,可真到要紧时候。
    众教徒也是说走就走,完全没有予以他支撑。
    这令他如何不心寒?
    “师君,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由于河北的分舵被一锅端了,五斗米教现在也是元气大伤。
    张鲁愁眉不展,叹道:
    “且先叫回各地教众,从长计议。”
    “然后再设法施救师弟。”
    微微一顿,又补充道,“李子玉并未马上处决师弟,说明其的确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
    “我们或许真的该转变思路,设法与之合作了。”
    张鲁站起身来,目光望向北方,长长地叹了口气。
    ……
    邺城,相府。
    众军官正在举杯庆祝此次逮捕米教成员的任务,圆满完成。
    李翊亲自出席,谓众人道:
    “此次缉捕行动,诸位都办的十分妥当。”
    “翊敬诸位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还礼。
    酒过三巡,李翊又忽然开口:
    “关于米教幕后指使之人,吾已调查清楚。”
    “是魏人在背后使坏。”
    众军官喝酒上头了,闻得此言,也不顾礼法,纷纷拍案怒喝:
    “魏人简直欺人太甚。”
    “请相爷向齐王奏命,发兵剿灭魏贼!”
    “……不必了。”
    李翊从怀中取出一卷竹帛,举在手中,展示给众人。
    “齐王帛书在此,命我河北着手准备征伐魏国事宜。”
    此言一出,一众军官眼睛顿时亮了。
    “嘿!好啊,真是太好了!”
    众人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他们待在河北数年,一直没什么机会参与重要的战事。
    此前平定江南的大功,还被诸葛亮摘了去。
    当然,就算不给诸葛亮,也轮不到河北人。
    因为隔得太远了。
    眼下的中原大战,河北是一个重要的战区。
    几乎每一名军官都有机会上战场,建功立业。
    “齐王让我准备战事,其实这几年李某一直在河北韬光养晦,积攒钱粮。”
    “此前鲜卑、匈奴部落叛乱时,公等劝我发兵征讨。”
    “我下令由鲜卑人、匈奴人自行解决,一来是为了缓和两地关系。”
    “二来也是为了节省钱粮,专为今日。”
    话落,李翊冲甄尧一招手。
    “尧卿,你来念一念我河北这几年的积蓄,也让诸位军官都听一听。”
    “喏。”
    甄尧应声而出,手中捧着账册趋前。
    堂下诸将但见册页翻动间,纸沙声簌簌而落。
    “今有黄金十万镒,粟米一百五十万斛。”
    “战马五万匹,铠甲斗具一万副。”
    甄尧嗓音陡然提高:
    “另有李相连弩五千张,霹雳车两百乘。”
    “常山、邺城、河间可动员人马,约八万人。”
    这是李翊上台后,布政河北的全部积蓄。
    其中,最令李翊感到自豪的还是黄金储备。
    因为李翊本就是商贾出身,对黄金有着偏执的热爱。
    不论古今中外,它都是绝对的硬通货。
    所以李翊严格控制黄金外流,甚至下令众世家豪族,陪葬品必须减少黄金的下葬。
    需要用其他物品来替代。
    靠着李翊的努力,整个河北的黄金储备已经高达十万镒了。
    要知道,整个大一统的汉王朝,黄金储备也就六十万镒。
    等于李翊只用几年时间,就凑齐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黄金。
    这些数字,本来是除相府核心人员之外,不对外公开的。
    只是如今刘备正式提出要开始征伐河南了,出于提振河北将士的信心,李翊也将这些信息给公开了。
    饶是心里早有准备,众将士还是忍不住轻咽口口水。
    感慨这治国的学问,简直比打仗高明太多了。
    他们平时演兵习武,挤破脑袋也想不出,李翊是怎么做到几年时间筹备这么多钱粮的。
    这难道就是经济特区的威力吗?
    这个数字的报出,也是狠狠地打了此前反对搞经济特区人的脸。
    毕竟经济特区颁布了特殊法律,捍卫了游牧民族的权益。
    游牧民族第一次能够在汉朝境内与汉人拥有平等权利。
    这是此前从来没有的。
    只是如今见识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此前反对的人都默默地闭上了嘴。
    “我河北之地,供养二十万大军,亦可支两三月。”
    “况淮南、徐州、荆州皆是富庶之地乎?”
    李翊正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齐王之所以下令,让各地长官,自行筹备。”
    “即是怕我等短时间内凑不齐足够的兵员与钱粮。”
    “如今诸公都看见了,我河北钱粮足备。”
    “我意,现在开始统筹,至年底时,便能正式开始征伐河南。”
    二十万大军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是全国总动员了。
    即便下令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
    尤其古代交通运输并不发达。
    众将纷纷起身,齐齐拱手:
    “我等誓为大齐效力,诛灭魏贼!”
    “……善。”
    见众人情绪高昂,李翊命人取来一张纸。
    让众人进行签名,写下请愿书。
    以表示河北对中原战事的支持。
    众将纷纷签名,李翊也签了。
    然后单独写了一封回信给刘备,其书略曰:
    “翊顿首再拜齐王千岁——”
    “河北仓廪充盈,积粟百万,足支大军征战。”
    “另有精兵八万,皆披甲执锐,日夜操练,唯待王命。”
    “王上忧民生凋敝,翊深感其仁。”
    “然此八万之众,乃河北所能竭而不伤根本之数。“
    “百姓虽苦,犹可咬牙而忍。”
    “社稷之重,岂惜汗血?
    “今曹操新并西川,立足未稳,中原疲敝,人心思汉。”
    “若失此机,悔之何及!”
    “翊愿率河北儿郎,为王前驱,虽肝脑涂地,誓复汉室!”
    “大业艰难,正当流血流汗之时。”
    “王上若决,翊即挥师南下,共讨国贼!”
    “翊再拜顿首。”
    “建安十四年四月。”
    ……
    李翊专门安慰刘备说,王上担心的破坏民生问题,八万人是河北可以承受的代价。
    只要不超过这个数目,河北人咬咬牙还是能够坚持的。
    何况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该我们流血流汗的时候了!
    刘备览其书,不禁慨叹道:
    “李相竟将河北治理如斯,令寡人也不禁汗颜!”
    显然,包括刘备在内都低估了河北的生产力。
    刘备自己也没想到他放权给李翊,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河北。
    没想到河北竟爆发出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马力全开。
    占了全国gdp的第一位。
    每年的恩格尔系数也是一年比一年低。
    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河北的生产总值估计要再创新高。
    “从前寡人,就盼着有位管仲、萧何一般的人物,为寡人治国理政。”
    “如今观之,李相则远胜管、萧二人矣。”
    李翊是因地制宜,颁布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律法来治理河北的。
    他的很多提振经济的政策,都有些现代经济学思路,又结合汉朝的社会背景。
    特殊情况特殊分析。
    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此前说过,古人的经济理论,普遍认为商品有限,消费完了就真的完了。
    而现代经济学早就证明生产力是可以解放的。
    不断刺激消费,配上政府看得见的手,是可以不断拉动经济增长的。
    李翊设置渔阳经济特区,也是间接地做实验。
    看看古代具体应该如何刺激消费。
    但实验成功后,就在河北因地制宜的颁布政策。
    这才使得齐国南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民也越来越自信。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