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2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才是你们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帮助刘璋,坏人抱团,勠力同心,全力奋战。

    最终,将赵韪打得军破身死。

    赵韪的死,极大打击了反东州兵阵营的士气。

    从此以后,东州兵更加猖獗。

    刘璋对此无可奈何,任由东州兵侵扰百姓。

    所以,目前的蜀地阵营是非常混乱的。

    张松、张肃是本土豪族,但他们想把益州打包上市,卖一个好价钱。

    这也是抬高自己身价,壮大家族的好机会。

    而同为本土士人的王累、黄权,他们则是保守派。

    希望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一个东州派已经令他们十分头疼,不希望再有外来户进一步瓜分蛋糕了。

    所以益州本土派系,本身就不和谐。

    反观东州派呢?

    同样如此。

    东州士人与东州兵相处的也不愉快。

    你比如像法正、许靖等人。

    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觉得刘璋暗弱,配不上他们的才华。

    说难听点,只要是个正常人。

    谁能够接受自己的君主,放任手下士兵天天欺压老百姓的?

    那就是纯军阀了,没有一点政治抱负。

    法正等人是希望好好发展蜀地的。

    既然你刘璋管不住东州兵,那我们只好换个人帮你管了。

    至于东州兵,那就是绝对的拥护刘璋了。

    毕竟一旦刘璋被拿下,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注定要被清算。

    所以,目前的益州就是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

    外有曹操虎视眈眈,内有派系各怀心思。

    纵有蜀道天险,也注定这个政权不能长久。

    就在刘璋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处理曹操问题之时。

    别驾张松这时候站了出来,他向刘璋分析道:

    “使君明鉴,我等不妨详察时势。”

    “今齐强而魏弱,齐既得荆州,则我东南门户洞开,旦夕可危。”

    “故北有曹操,南有刘备,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试设曹、刘皆欲图蜀,然孰急耶?必曹操也!”

    “如家兄所析,曹操自失河北以后,亟欲得蜀以自固。”

    “而刘备志在中原,巴蜀非其急务。”

    “由此观之,荆州之患未迫,汉中之危已在眉睫矣。”

    刘璋一向信任敬重张松,听完他的分析,大觉有理。

    便问道:

    “依别驾之言,我该如何拒敌曹操?”

    张松乃接着分析说道:

    “曹公兵锋之盛,当世唯刘备可抗。”

    “明公自度,能挡其锐否?”

    刘璋沉吟半晌,摇了摇头,答说,“不能。”

    “既不能挡,则择于曹、刘而已。”

    “如臣所析,魏弱齐强,若归曹氏,必蒙厚遇。”

    “而备已据天下半壁,委质其中,不过保首领为富家翁耳。”

    “今献土于曹,位可列九卿,何乐而不为?”

    张松将“卖主求荣”说的信誓旦旦。

    但你不能说他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曹操迫切希望得到西川之地,肯定也不希望在这里死磕,浪费太多资源。

    如果刘璋真能够主动献土,曹操不可能不厚待他。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常识。

    反观刘备。

    人家手里一堆王牌,还需要捧着你吗?

    你不投降是吧?

    我手下关羽、张飞、李翊、诸葛亮等元从,哪个不能收拾你。

    底下成长起来的新人,又哪个不想打下西川建功呢?

    倘若真能和平解决西川问题,搞不好还会引得齐国内部一些人的不满呢。

    “这、这……”

    刘璋一时陷入两难,“我父亲辛苦建下的基业,难道就要这样拱手让给曹操吗?”

    作为地主家的傻儿子,刘璋也没有傻到拱手让出家业的地步。

    与人为奴,终是比不得自在为王。

    “非举土让曹,乃共襄大业耳。”

    张松正色说道:

    “今迎曹公入蜀,岂遂为其所制?”

    “若曹氏背约,苛待蜀人,吾等宁效涸泽之鲋,联齐抗曹。”

    “以操之英明神武,必能审度其中利害。”

    “既不敢相迫,则鼎足共治,岂非上策乎?”

    张松不愧是雄辩巨才,再次抛出一个刘璋不能拒绝的优渥条件。

    那就是他们不是投降曹操,而是与曹操合作共赢,两家公司完成合并!

    曹操即便入蜀,也不可能对益州人蹬鼻子上脸。

    要不然,咱们就直接鱼死网破,联合刘备一起反曹。

    以曹操的聪明,肯定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而不敢苛待蜀人。

    所以我们将曹操迎进来,实际上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打手”。

    他可以保护主公您的基业,虽然是共享的。

    可你要是与刘备合作,刘备会与你共享齐国江山吗?

    显然不能!

    这笔账,您应该能算得清楚。

    王累见此,乃勃然作色,按剑叱曰:

    “张肃、张松之议,实为卖国之谋!”

    “主公岂可听此贰臣之言?曹操豺狼成性,安肯与主公共治西川?”

    复又正冠而向刘璋谏曰:

    “臣有两策可保蜀中万全:外联孙权、刘备为唇齿,内遣杨怀、高沛二将扼守白水、葭萌之险。”

    “如此则进可图中原,退可保基业,此乃长治久安之上策也!“

    “惟明公审度之!”

    张松、张肃两兄弟对视一眼,皆是面露不屑之色。

    仿佛在说,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不?

    没错,王累提出的建议是一个好建议。

    可问题是,刘璋种猪门前报道——他也配吗?

    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如果刘璋是一个雄主,那张松、张肃很乐意扶持刘璋共建霸业。

    可惜他不是。

    “王从事之言,才是害主。”

    “主公切不可信他!”

    张肃当即出言反驳。

    于是两人便这么吵起来了。

    周围官员,皆各怀心思,冷眼旁观。

    有的人站张松兄弟,有的人反对。

    赞成的人,是蛋糕分得最少得一派。

    因为曹操的入蜀,注定会使益州利益重新分配。

    此时他们迎曹,便有从龙之功,值得一搏。

    至于反对的人,当然是既得利益者了。

    既然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了,曹操自然没办法对他们“施恩”收买人心。

    既然新任领导无法对你施恩,那就只能对你施暴了。

    面对众人的争执,刘璋只觉得心烦意乱,连连拍案,喝道:

    “诸公不要吵!不要再吵了!”

    刘璋愁眉苦脸,面露为难之色,语带哭腔:

    “……容、容我考虑一二,再做定夺。”

    既然刘璋都已经发话了,众人也不再接着议论。

    但张松、张肃二人嘴角却微微翘起,露出得逞的笑容来。

    因为他们早已经入股曹氏集团。

    曹家给他们下的命令,就是暂时稳住刘璋。

    刘璋现在迟疑不定,没有对曹操向南扩张做出及时反应。

    那两兄弟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

    曹操在汉中,细作来报,言刘璋并未增兵白水、葭萌二关。

    反信张肃、张松之言,以为魏军无意伐蜀。

    曹操闻言,抚掌大笑曰:

    “刘季玉庸碌不堪,果中吾计矣!”

    “蜀地当吾有也!”

    遂令曹洪率精兵一万五千人,直取白水关。

    自领大军两万人,径奔葭萌关而来。

    葭萌关守将杨怀,闻曹操亲率大军压境,急聚众将商议。

    副将谏道:“曹操兵锋甚锐,不可轻敌,当坚守关隘,以待援兵。”

    杨怀然其言,遂令军士严加防守。

    弓弩上弦,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只待魏军来攻。

    曹操兵至关下,却不见攻关,反令三军安营扎寨。

    每日遣人安抚附近百姓,开仓放粮,赈济贫民。

    又令军士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蜀地百姓久受东州兵侵扰之苦,皆抱怨刘璋不作为。

    今见魏军秋毫无犯,皆心生感激,奔走相告。

    杨怀在关上望见,心中疑惑,暗忖:

    “曹操既不攻关,又施恩于民,大举蜀人之心,何也?”

    “莫非当真无疑取蜀地乎?”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曹操如果真要取蜀地的话,就应该兵贵神速,不应该这样慢慢消耗自己。

    而且曹操的兵锋,一直没有威胁到葭萌关的安全。

    即便是有哨骑巡逻队,也从不进入葭萌关的警戒范围。

    此举,使得葭萌关不少守

第302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才是你们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