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蒋琬更是一个人精,他领到任务以后,直接慢慢走。
    因为他知道慢一点,争端自己就解决掉了。
    他便不用卷入这场争斗中去。
    最后果不其然,魏延到底是没能斗过杨仪。
    轻松被杨仪策反了军队,然后被马岱所杀。
    如此你便能看出,魏延在军中、朝廷根本没有重量级的盟友。
    出了事儿,没一个人帮你说话。
    即便你再是位高权重,已经是“假节,征西将军”,军中的一二把手了。
    可没了刘备、诸葛亮的庇护,也难逃职场内斗被杀的命运。
    魏延也是蜀汉阵营中,唯一一个被屠灭三族的将领。
    由此可见,人情世故在职场中是多么重要。
    尤其是政治职场,更要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三日后,
    南皮城外,三军整装,旌旗猎猎。
    刀戟如林,战马嘶鸣,震彻云霄。
    刘备身披金甲,腰悬宝剑,立于高台之上。
    城下将士见王驾亲临,无不振奋,齐声高呼:
    “汉室兴复,誓诛国贼!”
    声震四野,山河为之动容。
    刘备举酒对李翊及诸将道:
    “司马懿此人,寡人略闻一二。”
    “此辈诡诈多谋,然卿等皆世之虎臣,必能克敌制胜。”
    “孤在此静候捷报,待凯旋之日,当与诸君痛饮庆功酒!”
    言罢,亲自斟酒,赐予李翊。
    李翊双手接过,慨然道:
    “臣受王恩深重,此番出征,必当竭忠尽智。”
    “不灭司马,誓不还师!”
    随即一饮而尽,掷杯于地,铿然有声。
    三军见状,士气愈振。
    擂鼓震天,号角长鸣。
    李翊翻身上马,扬鞭南指,大军浩荡开拔。
    刘备目送良久,直至烟尘渐远,没于视野之外乃回。
    ……
    司马懿闻说李翊大军到来之后,当即率军,到漳河处下寨应敌。
    此前与李翊的初次交锋中,被他先下了一城。
    现在轮到战场交锋,司马懿下定决心要找回面子。
    副将郭淮谏道:
    “李翊多谋,且善能用兵,魏公尚非其敌手。”
    “将军不可轻敌!”
    司马懿乃道:
    “吾在魏郡,练兵多时。”
    “今正欲试河北之众,是否勇烈。”
    于是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
    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
    然后使人送去战书,搦李翊决战。
    李翊人马至漳河下游,方下寨,便接到司马懿战书。
    乃聚众将商议,谓道:
    “司马懿送来战书,约我明日决战。”
    “公等以为如何对敌?”
    话音方落,众将齐齐请战,都表示要亲自砍下司马懿的狗头献给丞相。
    只有一人,端坐于案前,面带着微笑,静静地倒着酒。
    俄顷,缓声开口:
    “……丞相勿忧。”
    “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
    “由老夫我出面,只用一席话语。”
    “管教司马懿拱手而降,魏兵不战自退。”
    众视之,乃司徒王朗也。
    因此前反对李翊新政,得罪了河北一批支持新政的人。
    最后行政得以实施,也宣告了保守派的失败。
    为了处理好与同事们的关系,时年五十五岁的王朗,主动申请随军出征。
    今欲大敌,他也是踊跃表现,争取给李翊留下一个好印象。
    李翊笑道:
    “司马懿何等样人?”
    “仅靠阵前数语,安得使其退兵?”
    哈哈哈。
    王朗抚须一笑,“丞相若是不信,来日且看老夫如何说他。”
    李翊乃从之,次日两军相迎。
    列成阵势于漳河水前。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素车白马,峨冠博带而出。
    上首是丞相李翊,下首乃副将张辽。
    魏延作为先锋将,压住阵脚。
    探子马出军前,大叫道:
    “请对阵主将答话!”
    只见魏兵门旗开出,司马懿催马而出。
    王朗亦纵马而出,启唇笑道:
    “来者可是司马仲达?”
    司马懿一拱手,“正是。”
    王朗乃遥指魏军大纛,高声谓司马懿道:
    “今天命在汉,人心思归。”
    “汝世受汉禄,位居魏臣,何故执迷不悟,负隅顽抗?”
    “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
    “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
    “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泗。”
    “盗贼蜂起,奸雄鹰扬。”
    “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齐王千岁,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此非高祖、光武之类乎?”
    “今齐王千岁,乃是神文圣武,以膺大统。”
    “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此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世祖又有扶汉灭秦之功。”
    “今奈屈身事贼,做此背人情之事?”
    “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齐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料腐草之萤光,怎及当空之皓月?”
    “老夫夜观天象,俯察人事,汉室当兴,曹魏将亡。”
    “汝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一众齐将听罢,无不含笑点头。
    好啊,真不愧是王司徒。
    说的好,说的太好了!
    众将纷纷竖起大拇指,此言虽未必能够说动司马懿。
    但在两军阵前,先扰乱敌军军心,这也大有利于我军呐!
    谁料那司马懿听罢王朗之言,在门旗之下抚掌大笑。
    声如夜枭,令人毛骨悚然。
    只见他轻抖缰绳,催马向前数步,以鞭遥指王朗,讥讽骂道:
    “住口!无耻老贼。”
    “汝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安敢在此妄谈天命?”
    声如裂帛,震得两军阵前一片肃然。
    王朗更是一脸懵,下意识回头看了眼李翊。
    李翊面色平静,似若有所思。
    司马懿的骂声还在继续。
    “汝自称汉臣,可敢扪心自问——”
    “齐王刘备崛起于微末之时,汝身在何处?”
    司马懿冷笑连连,“向者刘玄德辗转徐州,汝正龟缩于会稽。”
    “屈膝事于反贼孙策帐下!”
    王朗闻言,面色微变。
    司马懿此言简直是避重就轻的狡辩。
    他是短暂服侍过孙策,但当时也是为了保全会稽军民。
    后来也是想办法脱离了孙策,到豫章去跟华歆联合反孙了。
    王朗正欲出声反驳,司马懿却不容他插话,声音陡然提高:
    “当年孙策横扫江东,汝身为朝廷命官,却不能为国家守土。”
    “如今天下三分,齐魏吴各有一席之地。”
    “汝见齐国势大,便摇唇鼓舌,自诩汉室老臣!”
    “可齐国基业,与汝何干?”
    “关云长阵斩颜良、诛文丑时,汝可曾提过一刀?”
    “张益德大闹青州时,汝可曾喝退过一卒?”
    “李子玉平定河北时,汝可曾运过一策?”
    他越说越厉,字字如刀:
    “汝不过仗着年迈齿衰,倚老卖老,在朝堂上混个虚名罢了!”
    “料汝于齐功德之微薄,哪有脸面位居三公之位?”
第298章 李文侯骂昏司马懿,王朗再现名场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