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却说诸葛亮在江夏正式掌权,向者其在徐州之时。
    受前辈们的压制,生平未尝得水。
    今日到江夏,得长江之水,正是如龙腾飞之时。
    荆襄九郡,目前诸葛亮只有江夏一郡。
    但是接下来,他将会帮助刘备拿下剩下的八个郡。
    待闻说李丞相已经拿下庐江,周瑜也拿下南郡之后。
    诸葛亮当即阴遣细作,散布流言于荆扬二地,云:
    “——周郎据荆楚,欲自立也。”
    “其手下之将,皆服周郎,而不敬孙权。”
    一时间,讹言四起。
    流言渐炽,传至吴中。
    孙权闻之,疑惧顿生,惕然惊诧不已。
    忙遣人去往荆州探查,是否有此事。
    探子至夏口时,正遇着诸葛亮使人扮作的“吴军”,截断了长江水路。
    使者不得过,只得将此事汇报给孙权。
    于是,孙权更加惊疑。
    古代交通本就不方便,信息闭塞。
    孙权又不能直接打过电话过去,向周瑜确认此事。
    一旦有了信息差,没矛盾都得激化出矛盾来。
    尤其这不管是不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哪怕仅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孙权都不敢赌。
    因为周瑜长期在外领兵,将士们都服他。
    而他们又很少感受到孙权的“厚恩”,时间一长吧,自己确实很容易被架空。
    孙权心中愈发感到不安,乃谓左右曰:
    “昔白起功高,秦王疑之。”
    “今公瑾威震荆襄,倘为部将所挟,如之奈何?”
    于是密召左司马顾雍前来商议。
    顾雍乃吴郡冠族,四大姓氏之一。
    在吴地位望隆重,孙权将自己的心事、难处一一向他说了。
    顾雍当即献策道:
    “君侯宜急发诏,令公瑾回援庐江。”
    “若其迟疑,则反迹明矣。”
    “更可使人潜谕军中,言‘吴地将危,父母妻子待汝归’。”
    “西征士卒多为吴人,必无固志。”
    “如此,收回兵权不难。”
    孙权抚掌称善,遂连发羽檄。
    催促周瑜东还。
    时周瑜在江陵,得孙权手谕,慨然叹道:
    “主上连诏促归,此必疑我矣!”
    于是召集诸将商议,谓众人道:
    “今吴侯召我回去救庐江,今若不还,是不忠也。”
    “若弃荆州而返,魏人必乘虚复取。”
    “诸君以为当如何?”
    众将皆进言道:
    “都督若去,荆州难守,不如暂留,徐图后计。”
    周瑜沉吟良久,摇了摇头,否定了众人的提议。
    孙权就是不放心留他在荆州领兵,继续留在这里,不是坐实了反意吗?
    “……我知诸公不舍,然请列位稍安勿躁。”
    “吾有一计,可解此困。”
    众将急忙问,“计将安出?”
    周瑜背着手,眉头蹙起,在原地来回踱了两步。
    徐徐将自己的战略计划,娓娓道来。
    “今主上见疑,若遽归,则荆州必失。”
    “吾有一计,可转危为安——”
    “当绝孙刘之盟,北结曹氏。”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一惊。
    这个计划跟此前结刘抗曹的战略简直背道而驰。
    这就是政治,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够轻松改变。
    周瑜有条不紊地为众人解释道:
    “吾等虽新夺荆州,结怨于曹氏。”
    “然赤壁之仇,刘备实为祸首。”
    “曹操之生死大敌,始终是刘备,而非我东吴。”
    “以曹操之明略,必不念旧怨。”
    “若遣使修好,约共分荆北。”
    “我得南郡,彼占南阳,合击刘备。”
    “如此则北方边患可解,更可自荆州出兵,收复庐江。”
    如果不是孙权催得紧,周瑜是想全吞荆北的。
    但如今只能是和曹操两家平分。
    毕竟你不拿出点诚意来,人家凭什么跟你合作?
    计划提出之后,一众武将皆愕然,或问道:
    “齐强吴弱,奈何?”
    众人担心,绝了齐国盟约,就此开罪刘备。
    东吴真的能抗住齐国单方面的攻势吗?
    周瑜沉吟道:
    “齐虽强,然吴魏合势,足可以抗衡。”
    “且江南之争,在于水战。”
    “齐人虽有淮南水师,但还不至于纵横江南。”
    “彼若欲练横行江上之舟楫,非三五年可就。”
    “三五年时间,足够我东吴抚定江南。”
    齐国拥有天下第一的陆军是不假。
    但他的水军,至多是前三守门员。
    诚然,以齐国之雄厚国力。
    想要经略江南,打造一支横行江海的水师并不困难。
    但那肯定需要个几年时间。
    这几年时间,就是东吴发展喘息的机会。
    周瑜见众人面带迟疑,乃进一步解释道:
    “今吾既统东吴水师,复得荆州舟师,足以横行江海。”
    “纵然进取不足,然自守有余。”
    “刘备虽横扫中国,所向无敌。”
    “然其岂能用北地之马,踏平长江乎?”
    “愿诸公勿疑,此计可以行之。”
    计较已定,周瑜手书密函一封。
    具陈“绝齐联魏”之策,遣心腹将校潜送至吴地。
    使者夜渡至夏口,忽遇巡江战船。
    诸葛亮早伏细作于要津,截获密函,展视视之,其书略大致云:
    “臣瑜昧死上言:荆州新定,将帅思归。”
    “然刘备虎视于江东,曹操狼顾于江南。”
    “若轻弃要害,恐非万全之计。”
    “臣窃以为,当北结曹氏,共拒强齐……”
    看完这封书信,诸葛亮谓左右人道:
    “周郎欲绝盟联魏,此计若成,于吾主大不利也!”
    于是,命人取来笔墨,他观摩周瑜笔迹。
    然后亲自执笔,更易其词。
    其略云:
    “——瑜启吴侯:荆州形胜,已入我掌中。”
    “将士用命,皆愿效死。”
    “今若遽召瑜归,恐军心不稳。”
    “且庐江小郡,何足挂齿?”
    “大业在荆襄,岂可轻弃!”
    “望主公勿复多疑,待瑜荡平江北,自当奉绶归朝……”
    书成以后,仍封以原印。
    密遣人伪作吴使,星夜驰送吴地。
    孙权得书,览未竟而色变,怒掷于地曰:
    “竖子安敢狂悖至此!”
    顾雍拾而观之,进言曰:
    “此书辞气骄蹇,恐有诈也。”
    孙权拍案怒道:
    “字迹印章皆真,何诈之有!”
    “速召陆绩、张昭过来议事!”
    很快,以张昭为首的东吴大臣,纷纷入内。
    与孙权商议对策。
    张昭进言道:
    “公瑾据荆州,其志难测。”
    “今彼欲联魏制齐,我吴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不如遣使与齐修好,单方面重缔盟约。”
    “若公瑾本无二心,见盟约已成,必当归吴。”
    “若其执意留荆,则是自绝于吴,反迹昭然矣。”
    陆绩在旁侧,当即出声附议:
    “……子布之言甚善。”
    “刘备方惧魏吴联合,若我先示好,彼必欣然应允。”
    “届时周瑜在荆州前有齐军,后失吴援。”
    “纵有异志,亦无能为也。”
    孙权沉吟良久,抚掌称善:
    “……二公之言,最合孤意。”
    遂密遣使者,前往庐江找李翊和谈。
    李翊当然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孙权抛来的橄榄枝。
    很快,此事传至江陵。
    周瑜闻之,大惊失色,呼曰:
    “……吾正欲与齐人死战,吴侯奈何先和?”
    眼见孙权已经和齐国重缔了盟约,那么“绝齐联魏”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接下来,如果周瑜不回吴地,那就坐实了反意。
    “……唉。”
    周瑜心知大势已去,他走到江边,忍不住再去看一眼自己奋战了近一年才拿下的荆州。
    望着滚滚长江之水,周瑜临江而叹:
    “这几日在江陵理政,深感人生之艰难。”
    
第284章 东吴满盘皆输,诸葛亮治楚益齐-->>(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