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苞童稚心思,还不知自己干了件好大的事。
    “……无事。”
    张飞摸了摸张苞的头,道:
    “今陈公丧期已毕,俺在此间事情已了。”
    “当回下邳去也。”
    张苞却还没玩够,挽着张飞的胳膊,央求道:
    “……阿爹,在多留两日嘛。”
    “至少让我跟那位阿姊道个别。”
    张飞同意,使燕骑护送他。
    一面又使人收拾行囊,备好车驾。
    于次日,返回下邳去了。
    不表。
    ……
    张飞自外归,径直诣下邳谒见刘备。
    礼毕,即进言曰:
    “……臣弟奉兄长之命,坐镇沛地,观选沛相之人选。
    “臣弟愿保举辛毗辛佐治,此人可以当之。”
    刘备闻言,略感诧异。
    他的确有派张飞去看谁适合继任陈珪沛相之位。
    但怎么也没想到张飞会推举一个河北来的官员,还是相府里出来的。
    乃抚案问道:
    “益徳素不轻议铨衡,今忽举辛佐治,何也?”
    张飞对曰:
    “辛佐治世为颍川望族,昔在河北,尝参机要。”
    “此在沛地,其请俺去赴宴,毛遂自荐。”
    “俺观其河北之治,颇有政绩。”
    “李相对其的点评是:性刚而不挠,清而有威严,足可以镇御一方。“
    刘备默然良久,缓缓开口:
    “陈长文权重,非沛相之宜。”
    “寡人不立选沛相者,盖此之故也。”
    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陈群会是下一任沛相,他将会是众望所归。
    尤其是陈群的政治履历。
    他先后任相县令,然后迁任鲁国相,遥领任城相。
    最后更是调到中央去述职。
    中间其还与陈珪在沛地一起共事过。
    这样一番政治履历,配上其背后的颖川陈氏家族。
    即便陈珪一死,陈群马上接任,都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但正因为如此,刘备才不放心把沛国交给陈群。
    这倒不是刘备舍不得,像一旁的鲁国、泰山郡,刘备都可以给。
    唯独沛地,这块徐州左翼的荫蔽,有着极为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军事价值。
    按刘备的想法,要么派一个绝对听话的心腹过去,要么就派一个在当地没什么根基背景的过去。
    这样他就会更听话,更好控制。
    陈群当然也算刘备的元从派系之一,但刘备依然清晰地记得——
    当初自己在小沛时,陶谦病死,陈群曾力劝自己不要去趟徐州的浑水。
    当然,最后由于有李翊的帮助,自己成功坐稳了徐州。
    虽然过程艰难,但刘备笑到了最后。
    这并不能完全算陈群的判断失误,所以刘备也不会怪他。
    但刘备不会忘记,彼时的陈群并没有跟着自己一起到徐州来。
    而是选择了留着沛国,名义上仍然是自己的下属。
    这就体现出选择的重要性了。
    像关羽,张飞,李翊,简雍这些元从派系。
    不管自己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也敢义无反顾地陪着自己去闯。
    但陈群彼时却掣肘于家族势力,并不愿随刘备去徐州创业。
    一念之差,真的会影响整个政治生涯。
    陈群的顾虑,决定了他在刘备集团注定达不到简雍这种元从级别的地位了。
    刘备甚至有种感觉,
    如果自己没能守住徐州,真的如陈群所说。
    将来让吕布偷袭了徐州,然后曹操破了吕布。
    陈群便会跟着吕布、曹操。
    人生中做选择的机会有很多,要作对选择每一个选择并不容易。
    但影响你职业生涯的选择,一定不能做错。
    因为那是真的可能会影响你的一辈子。
    最早追随刘备那一批的元从,诸如关羽,张飞,李翊,田豫,赵云等辈。
    如今在齐国皆是位高权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即便同样受家族掣肘的陈珪陈登父子,至少服从了刘备的安排。
    在当时最困难的时候,去帮他镇守了沛国、广陵。
    虽然有李翊在其中运作,但也是于刘备有功。
    而陈群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
    既没有在刘备最困难时期的全力相助,如今又赶上了刘备开始平衡各方势力的时期。
    所以沛相人选,陈群已不是首选。
    正如前面所说,刘备期望的沛相人选,必须是无脑拥护自己的拥趸。
    亦或者是在当地势力中并无根基,易与控制敲打的人选。
    张飞现在推举辛毗,可谓是正中刘备下怀。
    “辛佐治既系豫州冠族,又复谙北事,是李相门生故吏。”
    “若由他出任沛相之职,再好不过。”
    刘备乃解佩印授之,同意了将辛毗提拔为新的沛相。
    至于陈群会不会对此感到不满呢?
    那肯定是会的,毕竟陈群在迁任相县令时,就是准备往上升任沛相的。
    如今刘备反手给了辛毗,从河北来的官,要说欣然接受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刘备执政多年,君主权威足够能够将此次事件给压住。
    考虑到辛毗是李翊相府出来的,刘备还是批了条卷牍,令人发往江夏去。
    同时,又命辛毗不必回河北,既身在沛国。
    即刻上任沛相。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辛毗则是感恩戴德,携全家老幼,对着东方拜谢。
    不表。
    ……
    荆州,江夏。
    目今,江夏战区已经敲定了作战计划。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李翊团队,已经完全确定了吹东风的日子。
    于是,一面下令,在那天到来之前,整军备战。
    一面又催督夏口周瑜,来西陵汇合,准备参战。
    周瑜在接到命令以后,还是率水军去了。
    因为他知道,要想瓜分荆州,不去是不行的。
    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
    旗帜号带,皆有次序。
    周瑜乃谓左右人道:
    “曹军将战船连在一处,若用火攻击之,贼不难破。”
    话音方落,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
    一阵风掠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
    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又对众人说道:
    “适才所刮者,乃西北风也。”
    “欲用火攻,当借东风。”
    韩当、黄盖等将纷纷言道:
    “目今正值隆冬时节,只吹西北风,何来东南风?
    周瑜乃道:
    “李子玉既唤我等至此,正说明其对此战已是胸有成竹。”
    “且去看看他有何话说,再做计较。”
    众人从其言,跟着周瑜来到了李翊的营帐。
    李翊正于帐中看书,见周瑜来到,乃道:
    “周都督憔悴矣,莫非是操心于破曹之事?”
    周瑜弯唇笑道:
    “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
    “若说心中烦积,李相当胜于我矣。”
    李翊笑问道:
    
第277章 御人术刘备独断,西陵口李翊借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