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却说身在徐州的刘备,亦未停止自己治理齐国的努力。
    与此同时,身在襄阳的曹操,亦在想方设法加强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
    一面又使人严格探查江夏水寨处,齐吴联军的动向。
    探子回报说,诸葛亮到江夏后,整顿了江夏的吏治。
    并将那里一度松弛的武备,给重新整顿了一番。
    虽然目今荆州之地,孙刘同盟只有江夏一郡。
    但江夏毕竟是重镇,是荆州的荫蔽,军事底子本身不差。
    兼之又得了齐军、吴军,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使得江夏一个郡蓬勃发展,展现出了完全不逊色于荆州八郡的力量。
    曹操看着江夏传回来的探报,惊骇不已,忧心忡忡道:
    “吾军士本不擅水战,若使诸葛亮这般治理江夏而去。”
    “早晚为其所破也。”
    于是,聚众文武商议对策。
    程昱献计道:
    “今可使反间计,使人前去诈降,伏于盟军之中。”
    “与我军为内应,以便后来行事。”
    曹操当即问,谁可为我内应。
    程昱答曰:
    “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
    “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
    “何不使这二人前去诈降?”
    曹操抬眸问:
    “孤杀其族兄,彼安肯为我所用,为孤前去诈降?”
    程昱乃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明公多虑矣。”
    “宗族之亲,利合则聚,利尽则疏。”
    “瑁在时,二人仰其鼻息。”
    “今瑁已死,彼等失恃,正需新主。”
    “明公若施以恩威,假以爵禄,彼必感恩效死,岂复念及亡兄?”
    程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乱世中的宗族兄弟,本就是靠特殊的血缘纽带来巩固连接的。
    如今蔡瑁已死,不知有多少族内弟兄,盼望着领导蔡家。
    只要曹公你此时向他们伸去橄榄枝,他们肯定会抓住,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的。
    “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彼必不见疑。”
    程昱接着补充一句。
    毕竟蔡中、蔡和与曹操完全有反目的理由。
    程昱不相信诸葛亮会怀疑他们两个。
    即便是那退居于幕后的太上皇,李翊也不可能直接认定二人是奸细。
    等两人打入内部,为魏军内应之后,接下来曹操这边的行动就会便利许多。
    曹操沉吟良久,乃道:
    “仲德之言是也,此计宜速发。”
    “定叫那诸葛村夫不疑!”
    于是,将蔡中、蔡和二人召来,以温言抚慰道:
    “汝兄之罪,不及尔等。”
    “今仍以水军相托,若能立功,必当重赏。”
    初时,蔡中、蔡和二人被曹操召来时,心中还忐忑不安。
    唯恐曹操要斩草除根,加害他们两个。
    但若不来,更加难逃一死。
    可以说是去见,九死一生。
    不去见,十死无生。
    而最后的结果,无疑是令两兄弟又惊又喜的。
    曹操不愧是一位政治老手,短短两句话,就向两兄弟释放了三个信号。
    第一,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言外之意就是曹操不会害他们两个。
    让两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使二人仍统水军。
    所谓有兵就有底气,曹操在让二人吃下定心丸之后,又给了二人一颗大甜枣。
    但这还没完。
    第三,倘若功成,必当重赏。
    在定心丸、甜枣吃过以后,又给两兄弟画了一张大饼。
    一套组合拳下来,蔡中、蔡和两兄弟皆已被曹操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当即拜谢说道:
    “我兄弟二人愿为曹公效死!”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授予密计。
    二人依言听了,曹操亲自送二人上船。
    临行前,又再三叮嘱:
    “汝二人去东吴诈降,千万谨慎行事。”
    “虽然此次领兵的不是李翊,但那诸葛村夫乃是李翊带出来的门生。”
    “刘大耳使这村夫督江南军政,足见其之器重。”
    “此人奸诈狡猾的很,千万不可露馅。”
    “不到万不得已,亦无须与孤联络。”
    “汝二人只管便宜行事便好。”
    虽然曹操嘴上骂骂咧咧,看不起那诸葛村夫。
    但内心里还是有数的。
    荆州乃是南方政治中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那么多人选不派,而派了一个资历浅的诸葛亮。
    虽有培养下一代人的考量,但肯定是对方有一定能力,才会如此。
    更别提刘备还为其配备了极其豪华的阵容了。
    陈登的淮南水军,赵云的中央军,高顺的陷阵营,黄忠的神臂营。
    更有李翊在幕后作为指导老师,保证此行的顺利。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即便蔡中、蔡和有充分的理由去投降。
    仍然困难重重,毕竟李翊、诸葛亮的眼睛并不好瞒。
    “汝二人千万千万小心,事成之后,重加封赏。”
    “休怀二心,否则汝等齑粉矣!”
    曹操软硬兼施,再次叮嘱二人。
    二人再次俯首,拜道:
    “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
    “愿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李翊、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
    曹操大喜,厚赏之。
    然后予二人五百军士,驾船数十只,顺风望着南岸去了。
    ……
    话分两头,
    且说诸葛亮正在江夏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
    其人称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特来投降。
    二人非常耍滑的隐去了“族弟”身份,只说是蔡瑁弟弟。
    以此来营造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的错觉。
    二人想着,即便诸葛亮深究,继续追问。
    到时候再解释说是族弟也不迟,毕竟族弟也确实是蔡瑁弟弟。
    诸葛亮乃唤二人入内,二人一进屋子,当即哭拜道:
    “督帅明镜!吾兄无罪,被曹贼所杀。”
    “曹操为人心狠手辣,既杀吾兄,又欲谋害我等。”
    “我等若继续留在襄阳,早晚为曹贼所害。”
    “故吾二人,特来投降,欲为兄长报仇雪恨。”
    “望督帅赐恩收录,我二人愿为前部,敢不效死?”
    诸葛亮大喜,赞赏道:
    “……善!”
    “我军中正乏了解荆州的宿将,汝二人来此,正解我燃眉之急。”
    “尽管放心,留在吾军中便好,吾定为汝二人报仇。”
    话落,重赏蔡中、蔡和。
    两人连连谢恩,垂泪顿首。
    不管蔡中、蔡和是不是真心投降,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军机。
    诸葛亮还是将之如实报给了李翊。
    李翊听罢,乃问诸葛亮道:
    “蔡中、蔡和既是蔡瑁之弟,必熟悉荆州水军。”
    “若委以重用,当大利于我军击破魏军。”
    “不知孔明对此,作何感想?”
    诸葛亮知是李翊有意试探自己,当即回道:
    “丞相明鉴,亮以为蔡中、蔡和二人既是前来投降,却不带家小。”
    “只恐不是真心投降,乃是曹操使来为奸细者,专欲刺探我军情报。”
    在见到蔡中、蔡和的第一眼,诸葛亮就已经知道二人不是真心投降了。
    倒不是说,你前来投降,就必须要带家属。
    而是你蔡中、蔡和既然有功夫带五百军士过来,居然没时间把家小给一起带过来。
    想让人不怀疑都难呐。
    李翊满意地点了点头,乃问道:
    “既然孔明识破二人的诈降计,打算如何处置?”
    诸葛亮乃道:
    “亮在江夏整顿军备已久,
第274章 这一计,你扛得住吗?-->>(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