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目视着丈夫,语重心长地说道:
    “目今夫君已是位极人臣,江南之事,最好少参与。”
    李翊颔首,“吾正有此意,只是……唉……”
    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些事,恐我未必便能逃避。”
    是夜,夜色人静。
    李翊坐在窗前,麋贞为他篦发。
    平日李翊太忙,夫妻之间其实鲜有话可谈。
    更别说,麋贞是古代传统的大家闺秀了。
    跟李翊其实根本没有太多共同语言。
    麋贞仅仅只是在努力地去做一个好妻子,尽到自己家庭的责任罢了。
    “当年徐州初见,夫君发丝尚未及肩,如今……”
    李翊反手握住她的柔荑,扬唇笑道:
    “如今怎的?”
    麋贞抿唇一笑:
    “如今已是青丝如墨,湛然若神。”
    就在两人旖旎之际,忽听得窗外传来偷听的窸窣声。
    二人相识一笑,将房门打开。
    袁莹赶忙端直身子,手捧托盘,轻声咳道:
    “……咯,醒酒汤好了。”
    说着,将汤放在了案上。
    自己则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似乎不打算离去。
    李翊牵唇笑道:
    “眼下天色已晚……”
    话音未落,袁莹便抱着绣枕探头:
    “我害怕打雷!”
    李翊大笑:
    “繁星满天,哪来的雷?”
    却见那小娘子眼圈微红,心下一软,叹道:
    “罢了,汝二人今晚都歇在此处罢。”
    二女相视一笑,将头发给盘了起来。
    ……
    次日,清晨。
    一大早,李翊便收到了徐州方面的传命。
    刘备以齐王身份直接向李翊下达命令,让他速速去徐州一趟。
    但是刘备却并未言明,让他去是干什么的。
    此举召来了不少人的担心。
    他们猜想,该不会是李翊在河北地位过高,有拥兵自重之嫌。
    齐王这是要动手了罢?
    李翊笑谓众人说道:
    “诸公多虑矣。”
    “……齐王岂是兔死狗烹者也?”
    “即便真有此意,翊更该去徐州。”
    “去,则表明忠心。”
    “不去,则坐实反情。”
    于是,只带了随从百人众去往徐州。
    又叮嘱荀攸、徐庶,命二人共同处理州治事务。
    至于兵权方面,
    手中握有重兵的,只有四人。
    分别是在河间的张郃与在巨鹿的高览。
    此二人是传统的河北将领,也是袁氏旧将。
    另外握有重兵的,则是在章武的徐晃,以及在中山的张辽。
    此二人是徐州旧臣,因为随李翊北伐,长期待在北方。
    便一直留在了河北。
    李翊也是一直努力在河北维持这样一个平衡关系。
    既不让河北旧将被打压过重,也不让徐州旧臣在北方过于强势。
    通过分权,也能防止李翊不在,谁有不臣之心也不敢造访。
    毕竟他只握有河北四分之一的兵力,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李翊这一通安排,众人私下里纷纷议论:
    “观丞相处置河北诸务,井井有条,似知此行徐州,非旦夕可归者。”
    “诚哉!以丞相之神机妙算,岂不知徐州将有变乎?”
    就在众人的一片议论与猜想之下,李翊踏上了去往徐州的旅途。
    ……
    徐州,下邳。
    却说刘备在徐州王府,闻报李翊已经出发,不日将至下邳。
    遂密召诸葛亮入后园。
    时值开春,万物竞发。
    玄德亲执麈尾,与孔明对坐石亭。
    “……孔明可知,荆州公子刘琦求救之书,至今已有月余?”
    刘备忽开口,手中麈尾轻点案上荆州地图。
    诸葛亮羽扇微顿:“亮见主公连日沉吟,未敢妄测。”
    刘备长叹一声,自袖中取出数封帛书:
    “这是群臣联名上书,劝寡人速取荆州的帛书。”
    “淮南那边也催得紧。”
    话落,竟将书卷投入亭畔中的火盆,火光映照其坚毅面容:
    “然寡人迟迟未决,非不欲取,实因人选难定!”
    孔明正欲开口,却见刘备猛然起身:
    “此去荆州,专为抚定,不见得便要动刀兵。”
    “云长轻虑自傲,益德又粗犷暴躁。”
    “此二人皆不是抚定荆州的最佳人选。”
    刘备向诸葛亮解释,他为什么不打算派关羽、张飞去荆州的原因。
    这二人打仗虽然猛,但很难跟当地的士人豪强周旋。
    荆州的世家豪族盛气凌人,刘表经营了二十年都压不住。
    刘备也不觉得张飞、关羽能够压住。
    毕竟,想只通过暴力,来换取别人的忠诚是不现实的。
    此所谓,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
    关羽、张飞又是刘备的元从,绝对拥趸。
    既然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似乎没几个人选了。
    “……那齐王可是想让李丞相去往江南?”
    诸葛亮认真问。
    “……是,也不是。”
    刘备目光如炬,一本正经地对诸葛亮说道:
    “李相坐拥河北之地,又节制幽燕、辽东。”
    “寡人在下邳,不止一次听到有流言说,李相在河北拥兵自重,欲要自立。”
    诸葛亮忙道,“大王,李相绝非——”
    “听寡人说完。”
    刘备伸出手,打断诸葛亮,接着言道:
    “子玉与寡人相识于患难之中,情比金坚。”
    “只是……唉……”
    “寡人身为一国之君,有时候不得不替江山社稷着想。”
    “今李相已经功高盖世,若再立平定荆州之功,则赏无可赏矣!”
    “况河北诸将最为跋扈,此前李相欲向寡人索要四方将军之位。”
    “寡人不允,盖有此之故也。”
    诸葛亮身躯一震,他感慨刘备与李翊君臣之间的无奈。
    两人私下里是挚友,师徒。
    朝堂上两人则是君臣,君父。
    不过,真正令诸葛亮感到惊叹的,还是刘备对自己的坦诚。
    都说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
    很少有哪个君王,会对一个臣子如此坦肺腑之言。
    诸葛亮大受感动,刘备的话则还在继续。
    “若李相不能下江南,便只有陈元龙一人可选。”
    此前说过,下江南的人只能是刘备的元从。
    因为只有元从才能镇得住场子。
    你派黄忠、步骘这些非元从过去,能力够不够两说。
    单说这平定江南的大功,你接不接的住吧!
    你看人家陈元龙,为了吞并江南,准备了近十年。
    你黄忠啥的,敢去跟人家淮南领袖争并江南之功吗。
    别以为你也是四方将军,就真的能够跟关羽这个四方将军一样。
    说啥干啥,陈登都谦让着你。
    权力,从来都不是身份赋予的。
    而是在你拥有哪个权力之后,你需要一个身份罢了。
    “淮南富庶,是我大齐之粮仓。”
    “陈元龙又握有淮南水军,若使其抚定江南,寡人担心淮南诸将尾大不掉。”
    刘备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道:
    “故依照寡人之意,希望遣一位后起之秀去往江南。”
    一阵春风掠过,吹散灰烬。
    刘备忽执孔明之手:
    “寡人遍观我徐州诸才俊,唯卿可当此任!”
    诸葛亮大惊,避席拜道:
    “……大王,亮年幼德薄,岂敢与诸前辈争先?”
    “正因卿年轻!”
    刘备郑重其事地说着,将声音渐渐压低。
    “江南平定之事,乃新旧之争,卿当明白。”
    孔明手中羽扇坠地,霎时了悟。
    主公非是疑老臣,实恐功高震主,新旧相轧!
    “子龙将军做事沉稳,又未曾立有盖世之功。”
    “大王何不遣他前去?”
    “……子龙太过仁厚,恐为士族所欺。”
    刘备弯腰,替诸葛亮拾起羽扇,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
    将之还给诸葛亮,拉着他的手,邀请他陪自己逛后院。
    时值残阳西坠,树影婆娑,映得二人面上晦明不定。
    走至一树前,刘备忽然停下脚步。
    “孔明可知?”
    刘备轻抚树干,慨叹道:
    “此柏乃寡人初至徐州时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
    说着,望向诸葛亮。
    “正如卿之才德,潜滋暗长。”
    “寡人日日观之,未尝不欣慰。”
    诸葛亮方欲谦辞,刘备却从袖中取出一叠绢书:
    “此皆李相历年密奏,篇篇盛赞卿之才略。”
    展开最旧一函,但见“诸葛亮器识宏远,真王佐之才”十二字赫然在目。
    “彼时卿方回徐州,李相便如此推崇于你。”
    刘备指尖轻点最新一封:
    
第266章 李关张陈四大元从,竟都不是刘备下江南之选(附当前势力图)-->>(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