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就是没玩好麋家这把双刃剑。
    所以李翊最后决定就自己上,由他来处理这把双刃剑。
    在前期用它“斩敌”之后,后期就该接受它的“反噬”了。
    历史上的麋夫人,是被子龙连阿斗一起给救了下来的。
    但她的后续记载里,没有给刘备留下一儿一女。
    所以麋芳其实与刘备的姻亲关系被进一步淡化了。
    这也是很多人猜测糜芳叛变的原因之一。
    李翊的麋夫人同样无出,但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削弱麋家影响力的机会。
    “那些挑拨之言,实欲坏我姻亲之谊!”
    “内兄细想,若吾果真薄待麋家。”
    “何不以贪污问罪?何须曲意保全。”
    话落,李翊忽从袖中出简牍一束,掷于案上。
    麋芳看罢,大惊失色,上书贪墨之证。
    里面写的,全都是这些年他贪污受贿的证据。
    虽然在李翊的严打之下,徐州官员大多收敛。
    可仍有少数人利用职权之便,浅捞油水。
    这种小贪,即便是李翊都遏制不了。
    麋芳出汗如浆,面如死灰,急忙辩解道:
    “……丞相!这是谤言,谤言呐!”
    “定是有人诬陷于我!”
    “惟丞相明察!”
    李翊微微一笑,抬手便将这卷竹帛给丢入了火盆之中。
    然后笑眯眯地扶麋芳起身,请他入座。
    “内兄勿忧,吾岂信外间谗言者?”
    麋芳冷汗直冒,皮笑肉不笑地连连点头称是。
    证据确凿,且整理的详细。
    麋芳怎会看不出李翊知道自己贪污的事?
    只是见李翊给了自己台阶下,麋芳不敢不下。
    伏地泣道:“芳愚钝,几负丞相深恩!”
    李翊取锦帕为其拭泪,温言道:
    “我相府上尚缺一位仓曹橼,内兄若是不弃,便来我府上述职。”
    “这可是一件美差呐……”
    说着,拍了拍麋芳的肩膀。
    麋芳连连谢恩。
    此时案牍在火盆中已经烧尽,望着飘落的灰烬,李翊伸出手取暖,又慨叹道:
    “今战事将起,将士露宿,粮秣不继。”
    “前日有军报称,卒有断炊三日犹执戈者。”
    “……唉,都是我这个丞相无能,才使军士困苦不堪。”
    麋芳不是傻子,立马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
    跪伏于地,触地有声地说道:
    “芳愿献己家私财百万以佐军资!”
    “私库粟米三千囷,即日输往官仓!”
    “为丞相解忧!”
    麋芳刻意强调是自己的私财。
    也就是跟麋家没关系。
    李翊扶剑沉吟,少时,乃搀臂扶麋芳起身,温言道:
    “使天下商贾皆如内兄,何愁大业不成?”
    于是携其手,邀他共观渤海的防务图。
    麋芳面上称善,然指画间犹颤。
    ……
    是夜,李翊终于要睡了,请麋芳回去。
    麋芳如蒙大赦,连连谢过。
    又不禁感慨,李翊到底是怎么做到看书看图可以全神贯注,持续好几个时辰的?
    以麋芳的性子可受不了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可李翊没让他走,他还真不敢走。
    眼下已是丑时,牛马俱睡。
    麋芳退后,正遇其兄麋竺于廊下。
    原来麋竺已知晓弟弟被免官的事,又见他被李翊拉进房间里训话。
    训了一晚上不曾出来。
    身为家主的他倍感不安,便一直在廊下等着。
    见麋芳面色沮丧,乃引至密室,悄声问丞相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麋芳想到自己刚刚大放血,便肉疼,乃将此事说与大哥听。
    麋竺又问:“所捐几何?”
    麋芳捶胸泣道:“数年所积,一朝尽矣!”
    李翊严惩贪污,整顿吏治。
    这些年,麋芳一直小心翼翼地少贪轻贪。
    没想到只一晚,多年的心血就全吐出去了。
    麋芳又将适才李翊恩威并施之状,说与麋竺听。
    麋竺默然良久,抚其背叹道:
    “丞相御下,刚柔相济,纵苏张复生不能过也。”
    言毕,又执麋芳手,正色道:
    “弟经此劫,当知收敛。”
    “自今以往,丞相所指,即吾家所向。”
    “丞相所谋,即吾族所图。”
    又低声道:“幸有妹在椒房,终不使麋氏落寞。”
    “但记'恭顺'二字,富贵岂得断绝耶?”
    麋竺对李翊的手段佩服不已,便借着这个机会劝麋芳以后多加收敛。
    只管跟着李翊的方针走就行了。
    有麋贞这层关系走,他们麋家落魄不了。
    有一说一,
    受游戏的影响,很多人自己当主公时,都是真正的“唯才是举”。
    谁能力强,就用谁。
    但现实中却有很多无奈。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人情社会,权力的本质就是人的认可。
    一个你的亲信,能力一般,但很听话,跟着你的方针走。
    另一个与你不是亲族,能力很强,但有自己的主见。
    倘若真遇上这种二选一的情况,大部分君主都会选择前者。
    李翊此次只是敲打,并未下狠手。
    麋竺看出了李翊的用意,便更加下定决心让麋芳跟随李翊去北方。
    好好在那里辅佐李翊。
    麋芳唯唯称是,自此骄矜之气顿敛。
    ……
    史书对此点评道:
    “李相之道,先执其罪证,使其惧。”
    “复焚之以示恩,使其感。”
    “既而旁敲军需,使其自献。”
    “终以姻亲羁縻,使其死心。”
    “恩威并施,张弛有度,虽古之权术大家,不过如是。”
    “故曰御下之道,不在严刑峻法,而在恩威并济,使人畏而敬之,敬而附之。”
    “当为后世之鉴也!”
    ……
    在徐州部署完之后,李翊总算安心。
    启程返回了北方。
    一面又上书刘备,说明此事。
    刘备同意,让赵云代领彭城相一职,以为关公侧翼。
    李翊另作书一封,发往淮南。
    既向故友陈元龙问好,又请他让甘宁、周泰出兵。
    分别自涡水、渠水北上,以水路制魏军粮道。
    使曹仁疲于应对。
    时陈登于案前,正吃着生鱼片儿。
    嘴里叼着刚切好的鲷鱼,手上捧着李翊发来的竹帛。
    目光快速浏览一遍。
    底下之人,分别有甘宁、周泰、蒋钦、陈矫等辈。
    他们一直留在淮南用事。
    蒋钦忍不住率先开口问:
    “……府君,丞相在信中说了什么?”
    陈登将竹帛传给众人看,说道:
    “李相让我发兵,渡水北上,袭扰曹仁粮道。”
    功曹陈矫闻言,忍不住笑道:
    “丞相忒也操心了,无怪时人皆言其事必躬亲。”
    “齐王已命丞相督北方军政,如何管到我们南方来了?”
    陈矫虽然半开玩笑,但语气中是有一丝不悦的。
    陈登除了广陵太守的身份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征南将军。”
    征南将军就意味着,是南方的军区总司令。
    按理说,南方事务都该归陈登管。
    但由于刘备临时下令,让时任青州牧的关羽行都护将军职,假节。
    关羽便有了都督陈登的权力。
    所以陈登这时便受到了关羽的节制。
    所以真要下令进军,也该让关羽下令才对。
    李丞相未免管的太宽了。
    陈登笑道:
    “吾与李相共事十年,亲如兄弟。”
    “彼书至此,非敕令也,不过献策耳。。”
    “诸君何愤懑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