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刘备爆发全面战争之前,快速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上策。
    曹操有一个问题看得很明白,
    那就是刘备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李翊等人的辅佐之下。,
    以徐州为根基,对外扩张。
    而目前刘备基本已经扩张到头了。
    该纳入核心的纳了,该收的附庸也收了。
    这便是刘备称齐王的底气。
    但曹操还远没有扩张到极限。
    眼下,就有一个地盘。
    值得曹操去取,且很有机会取到,以壮大自身实力。
    当曹操将手指向地图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去。
    最终落在了汉中张鲁身上。
    “益州乃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今张鲁在北,刘璋暗弱,可先平张鲁取汉中。”
    “然后降刘璋以图川蜀。”
    曹操的思路也很清晰。
    面对刘表这种实力强大不易取,且地理位置重要,适合当盟友的,就尽力交好。
    而对刘璋、张鲁这种在自己屁股后面,根本没办法帮自己牵制刘备的势力。
    则不如将之吞并了,好扩大自己的实力。
    尤其益州富庶,曹操很是眼馋。
    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曹操也知道川蜀是块难啃的骨头。
    若是时间足够,曹操也有信心击败刘璋,拿下川蜀。
    可偏偏就是时间不等人,
    刘备肯定会在他进入川蜀之前,与他爆发战争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目标就是——汉中。
    汉中离得近。
    而且人口多,产粮高,是绝对的天赐之所。
    “……文若良策,吾已明晰。”
    “你且先下去罢,去为我到汝南催督粮草去。”
    曹操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赞赏了他的才智,又将他派出去督粮。
    荀彧领命退下。
    曹操把荀彧支走之后,目光忽然在众人身上逡巡一圈,旋即拍案怒吼:
    “诸君!刘备不过一织席小儿,竟敢僭称齐王。”
    “吾受天子明诏,以丞相身份,总理朝纲。”
    “如若坐视不理,岂非纵容天下大乱?”
    众人见曹操大怒,皆是一怔。
    暗想适才曹操不是已经冷静下来了吗?
    怎么忽然又开始生气起来了。
    众人屏住呼吸,都不敢言。
    唯有郭嘉咳嗽了两声,出列拱手:
    “丞相息怒,刘备妄自称王,已露不臣之心。”
    “明公乃朝廷柱石,若仍居丞相之位,名器不彰,何以制衡?”
    众人闻得此话,皆是一怔。
    暗想丞相一职,已是位极人臣。
    可听郭嘉这话的意思,似乎丞相对曹操来说还不够。
    那他还要往哪里升腾?
    而郭嘉下一句话,立马使众人恍然大悟。
    “嘉恳请明公进位魏公!”
    嘶……
    众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暗道最近是怎么了?
    前脚刘备刚称王,后脚曹操就要称公?
    可是刘备称王,好歹不违背高祖的白马盟誓。
    曹操若要称公,就得恢复公爵制。
    而上一个恢复公爵,进位安汉公的,还是王莽啊!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坐看郭嘉与曹操的反应。
    郭嘉有条不紊地为曹操分析:
    “……嘉以为,此时进位魏公,有三利。”
    “一来,正名慑敌。”
    “刘备以王号惑众,明公若为魏公。”
    “则朝廷威权重振,天下知汉室仍有砥柱。”
    郭嘉第一个理由跟刘备阵营差不多。
    都说是为了匡扶汉室,指责对方才是叛逆。
    毕竟东汉士人认得是刘秀的汉,而非刘邦的汉。
    封王的都是刘秀的子孙,你刘备就是在破坏规矩。
    但刘备却也能够咬死自己的“刘姓”。
    刘秀难道不是刘邦的后人吗?
    非刘不王,而我姓刘。
    那我刘备称王就是没有什么不妥。
    总之一句话,
    规则对自己有利,就强调规则。
    事实对自己有利,就强调事实。
    谁掌握话语权,谁赢。
    “……今夏侯渊屯关中,曹仁守汝南,于禁练水师。”
    “诸将各镇一方,需魏公府统筹。”
    “非开府无以专征伐,此为统合诸军,利之二也。”
    郭嘉的话还在继续。
    “今豫州收复,河北新归。”
    “明公晋爵,方显朝廷厚待功臣。”
    “彼辈见刘备称王得利,若明公不稍加隆崇,恐人心渐散。”
    “此为安土固本,其利三也。”
    曹操阵营同样面临了功绩攀升的封赏问题。
    隔壁刘备称王之后,可是把手底下一干人给封了丞相、四方将军。
    这谁看了不眼红啊?
    郭嘉在为曹操分析完称公的好处之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曹操身上。
    看他是什么反应。
    果不其然,
    曹操面临难色,背着手,蹙眉叹息道:
    “奉孝之言虽善,然吾祖上世食汉禄。”
    “岂可妄自尊大,破坏汉制?”
    对领导察言观色,是每一位属下的入职必修课。
    众人见曹操这个反应,顿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程昱率先接话道:
    “丞相!”
    “霍光辅政,亦加殊礼。”
    “今刘备猖獗,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夏侯更是砰然拍案,朗声说道:
    “兄长莫要推辞,以兄之功盖寰宇,早当晋位!”
    赵俨更是直接拜伏于地,大呼:
    “请明公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被逼至墙角,颓然落座:
    “诸君……皆欲陷吾于不义耶?”
    “若操今日受公位,来日史笔如刀……”
    话音渐低,竟似哽咽。
    曹洪猛然出列,甲叶铿锵:
    “丞相!俺是个粗人。”
    “只知刘备那厮称王之时,可从未想过什么史笔如刀!”
    众人齐声劝勉,忽有侍从疾步入内:
    “报!荆州刘表遣使送礼,贺……贺刘备称王!”
    堂内登时死寂,鸦雀无声。
    曹操缓缓转身,眼中寒光乍现,问:
    “还有谁为刘备称贺?”
    “……这,有江东孙权,丹阳太守袁胤,庐陵太守华歆,豫章太守太史慈。”
    “幽州牧焦触,护乌桓校尉阎柔。”
    “护高句骊校尉刘晔,北戍校尉张绣。”
    “并州牧马超,豫州刺史郭贡,陈王刘宠。”
    “……哦对!还有、还有天子,天子也遣人去贺刘备称王了。”
    什么!?
    曹操脸色大变。
    看看这祝贺的名单,不知道的还以为搁这儿报菜名呢。
    虽然这里面有大半的人,本就是刘备的人。
    但刘表、孙权也遣人前去祝贺,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好……好一个刘景升,好一个孙仲谋!”
    曹操突然仰天大笑:
    “诸君听见否?”
    “这天下诸侯,已经当曹某是懦夫了!”
    郭嘉见此,急忙示意众人下拜,喊道:
    “请丞相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闭起双目,良久才缓缓道:
    “既然诸君执意相请……唉,孤从众便是。”
    屏风后一史官停笔踌躇,犹豫良久,终写下:
    “群臣固请,公乃受命。”
    曹操既决定称魏公,又高呼一声:
    “……孔璋。”
    话落,那名提笔写字的史官应声出列。
    “丞相,臣在!”
    众视之,乃陈琳也。
    袁绍覆灭之后,如袁术一般,大量的政治遗产被曹操。刘备两人瓜分。
    但由于刘备与袁氏有姻亲关系,大多袁氏旧臣依附于了刘备。
    曹操只拿到了极少数。
    陈琳已经算是投靠自己里面人中,能力中
第240章 二袁争霸的时代已成过去,如今是齐魏相争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