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攫取了这个社会的财富。
    人民才会越来越困苦。
    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祢衡看得再透,却并未提出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知道怼这个,怼那个,一味地宣泄负面情绪。
    甚至被黄祖吊起来打时,嘴上都要骂个不停。
    “你……”祢衡正要开口反驳。
    李翊厉声打断:
    “公徒有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来人,将之乱棍逐出!”
    喏!
    堂内的武士也算是徐州的公务员了,但这道命令一下来,众人无不争先恐后。
    照着祢衡,挥棍便打。
    祢衡还待再骂,却被棍棒打得喘不过气来。
    对付喷子与杠精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物理上的闭嘴。
    所以李翊在怼完祢衡,帮刘备与徐州诸官员赚回脸面之后,马上采取物理措施。
    让祢衡闭嘴,不给他继续发言的机会。
    不多时,祢衡便被众武士架了出去。
    祢衡被赶走,这场闹剧才算消停。
    “今日设宴,本欲款待诸位。”
    “奈何中生如此变故,备之过也。”
    刘备向众人赔礼,自己作为东道主,没办好此次筵席。
    庞季等人却暗松了口气,好在刘备心胸开阔,未有责怪他们带此狂徒前来。
    “……呼,幸得玄德公未有怪罪,否则我等只怕是有来路,无归路了。”
    有人暗自庆幸,又对庞季说:
    “庞侍中日后带人来可要擦亮眼睛,别什么人都往外头带。”
    “今日亏是遇上玄德公,若换作旁人,我等岂不皆被这狂士所害?”
    庞季无法反驳,只是暗悔不该卖黄射这个人情的。
    当是想着祢衡是天下名士,只是狂了一点,不至于惹出事端来。
    可谁能想到他会狂到这种地步?
    当众把徐州的一二把手,连带着其余高官一一怼了个遍。
    “诸位今日也都辛苦了,我等已备好上房,列位诸公可先回驿馆歇息。”
    李翊命人安排众荆州官员回驿馆,等于是下了逐客令了。
    众人反倒如蒙大赦,连声告退。
    庞季也打算谢过退去,却被背后一道声音喊住。
    “庞侍中请留步!”
    李翊于后叫住庞季,庞季只得尴尬转身,悻悻问道:
    “未知郯侯还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只是适才饮宴之时,专欲为诸位接风洗尘。”
    “既然饮罢,何不来后堂一叙,以聊庐江之事?”
    哦……原来是聊公事啊。
    庞季还以为刘备要自己算账呢,还好还好。
    不过没想到这么快就聊会庐江问题了,庞季还以为徐州要一直拖着,不让他们去找曹操呢。
    “对了,可叫士元一并前来。”李翊又道。
    “……善,此为士元之幸。”
    庞季欣然应允,带着这小子参加一下两地高层会议,正好给他历练历练。
    很快,叔侄俩一同来到后堂。
    刘备李翊君臣二人已在那里相侯,各自叙礼落座。
    庞季真心实意地开口,表明心意:
    “左将军,当初您与我主说好,荆州以粮秣为货,与徐州贸易。”
    “待解决淮南袁术之后,便将庐江表奏权交予我主。”
    “奈何今日返将庐江交给曹操?”
    刘备叹道:
    “非是备不践前诺,只是庐江太守乃是天子册封,备实是不好从中掺和。”
    庞季心中已经猜到刘备会拿天子做挡箭牌,这个理由是无解的。
    便抬起头,望着刘备,正色说道:
    “实不相瞒,季此来也不想在庐江表奏问题上讨论太多。”
    “今刘勋献寻阳县,以求我主庇护。”
    “我主怜其势孤,欣然纳之。”
    “只恐曹司空加兵于南庐江,所以想请刘将军念在同盟情谊之上,帮忙美言两句。”
    “那我荆州上下定对刘将军,还有徐州列位感激不尽。”
    庞季几乎是已经把此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全部如实跟刘备说了。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能不能办给句痛快话吧。
    你要真不能办,那荆州只能去找曹操磋商了。
    刘备颔首,说道:
    “适才子玉已将此事说与我听了,庞侍中说荆州愿献粮三十万斛,供给徐州军用。”
    “非是备不尽人情,只是庐江归属,须得曹司空首肯。”
    “仅三十万斛粮秣,恐难以打动曹营众心呐……”
    刘备面露为难之状,两眉紧蹙。
    庞季是个聪明人,当即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懂了,得加钱。
    “我主遣我来徐州,正是想请刘将军出面,替我主在曹司空面前美言两句。”
    “若是刘将军愿意出面,我荆州必有重谢。”
    庞季这话也说的很明白了,老刘你尽管开价吧。
    我们荆州会自己估算,划不划得来。
    刘备便道:
    “想必庞侍中也知道,我徐州与兖州联合,聚河南之兵,相抗河北。”
    “若战事一起,农事遭废,两地大战,非一两年可平。”
    “是故军师建议我,修耕植以蓄军资。”
    “在接下来的两年,安心息养民力,充实仓禀,丰盈武库。”
    刘备也给庞季兜了一个底,展现自己的诚意。
    徐州不打算在接下来两年动刀兵,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的积攒粮食,这个乱世中最重要的资源。
    “袁氏自诩为大舜之后,早有称帝之心。”
    “今曹司空与刘将军能举义兵征讨,我荆州上下岂有不相助之理?”
    “不知徐州上下需要多少军粮,我荆州愿意慷慨解囊。”
    刘表号称乱世良牧,就是因为他把荆州打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刘表在任期间,荆州本土基本上没发生过大的战事。
    得益于刘表死保荆州的政策,导致荆州十分富足。
    北方包括司马徽、诸葛家族在内的许多士人,都移居到了荆州来安住。
    所以荆州的外交政策,一般都是先用钱粮解决。
    钱粮解决不了的,才考虑用刀兵。
    刘备正色答复道:
    “若使养活一万军人,一月须费两万余斛粮食。”
    “然则若将军人运往前线,假使只两百里之距,用牛车运送,往返也须十五日之久。”
    “中途损耗少说四成左右。”
    刘备也是在经历了征讨淮南这种大规模战役之后,才发现打仗这么烧钱。
    一万人一个月吃两万多斛粮食,听起来好像不多。
    但这里面还要算上马匹牲畜吃的粮食,中途损耗还要再翻一倍。
    如果补给线拉长,翻个两三倍都属正常。
    河北有纵深,袁氏得人心。
    刘备很担心他们即便打下河北之地,能不能做到就地征粮。
    即便征粮又能征起来多少。
    到时候,还是只能从徐州运粮。
    这补给线一拉长,损耗的数目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笔账还是李翊给他算的,算完之后。
    刘备更加不敢现在起兵事了,几乎是想方设法的筹粮,能筹多少筹多少。
    “那刘将军的意思是……?”
    庞季见刘备前摇这么长,心中扬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果然刘备接下来的一句话,令庞季差点儿直接从地上蹦起。
    “……一百万斛粮食。”
    刘备望着庞季的眼睛,淡淡说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