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大叫。
    黄猗慌忙拔剑,领着众人围成一个圈,将袁术等人护在中心。
    众山贼也不妄动,静静地等候他们的贼头出来。
    “……哈哈哈。”
    一阵笑声自人群中传来。
    一员粗犷的汉子,手提砍刀走出。
    “苍天有眼,竟在此地遇着袁术了。”
    “此乃天所以将汝赐之我也。”
    袁术只觉声音有些耳熟,忙起身探头去看,顿时大惊失色。
    这山贼头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都尉张闿。
    “张、张闿?”
    袁术张大嘴巴,难以置信地说道:
    “汝不是被我派去刺杀刘备了吗?”
    “怎会现身于此地?”
    张闿闷哼一声,狠狠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狞声道:
    “我呸!”
    “汝欺我为三岁孩童耶?”
    “那刘备身边猛将如云,出入皆带随从,更别说徐州识我者极多。”
    “我除非是害了癔症了,才敢去刺杀于他。”
    “当初我流亡至淮南,投至汝之麾下,本意是怕遭到曹操报复,寻求庇护。”
    “不想你这厮竟安排如此九死一生的任务给我。”
    “我自料不能刺杀刘备,若回寿春,必遭汝之责难。”
    “故而带了心腹部众,在此落草为寇。”
    “哼哼……”
    说到这儿,张闿反倒笑了。
    这些天他也听说了,袁术亲领大军,于徐州军大战于涂山。
    最后落得大败。
    不想才没过几天,袁术竟已落魄到身边只几十人众。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啧啧,袁公路,今日之事如何?”
    张闿狞声笑道,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袁术身后众女。
    众女无不胆战心惊,各自抱在一起,面露惶恐之色。
    袁术此刻已经病重,再无一点往日的骄傲之色,道:
    “张都尉,你说的对,从前是我袁术对不住你。”
    “如今我已无力再统淮南,料你也无法再搅动风云。”
    “不如看在你我二人从前共事一场的份儿上,各自退一步。”
    “你放我过去,我送你钱粮,如何?”
    张闿闻言大声笑道:
    “我若劫了你的车驾,你的钱粮不也尽数归我了吗?”
    袁术闻言大怒,心中大骂张闿真是个财迷心窍的蠢货。
    黄猗拔剑在手,冷声喝斥道:
    “你军虽众,然我等若以死相拼,你也未必便能讨得便宜!”
    张闿见黄猗欲作拼命之状,暗道也是。
    反正都已经落草为寇了,犯不着为了一时之气,与袁术搏命。
    便示意众人后撤两步,说道:
    “放你过去也行,可将钱粮留下!”
    袁术同意,今日之事怕是难以善了,只能用钱消灾了。
    袁术命人将钱粮取下,送给张闿。
    “现在钱也拿到了,可以放我过去了吧?”
    袁术再次出声询问。
    张闿打量一眼袁术身后的冯方女,早就听闻此女有天姿国色。
    今虽未施粉黛,仍觉艳丽非常。
    “放你过去倒也可以,只是咱们兄弟窝在山头里,着实闷得紧。”
    “可将女眷留下,为我众兄弟解解烦。”
    “哈哈哈……”
    此言一出,群贼无不大笑。
    袁术大怒,方知张闿并无诚心和谈。
    “黄将军,可速击之!”
    袁术扬鞭一指,下令进攻。
    黄猗暴起,领着众将士与张闿等人混战在一起。
    “袁公,可先带着女眷走,莫要落入贼寇手中!”
    黄猗出声大喊,里面尚有他的未婚妻,可不能为贼所辱。
    袁术亦觉刀剑无眼,此地不宜久留,即命车夫,迅速驱车,自东南方逃离。
    一连赶了半个时辰的路,才将张闿甩在身后。
    身边虽没了贼寇侵扰,但也没了黄猗护卫。
    袁术又累又饿又乏,即命庖人生火做饭。
    由于是轻车简行,本来就没带多少钱粮。
    之前被张闿敲诈勒索,混战之中,又丢失了不少财物。
    如今军中已只剩下麦屑三十斛。
    庖人将之做成粥,送给袁术喝。
    袁术口渴难耐,接过粥碗便大口吞咽,只一口便吐了出来。
    “……咳咳。”
    袁术狂吐不止,“此麦屑粥实在难以下咽,当为猪食,何得人饮?”
    话落,又命庖人取蜜水过来解渴。
    庖人睨他一眼,淡淡道:
    “淮南饥困,人民相食。”
    “只有血水,安有蜜水?”
    袁术见一个厨子竟敢这样跟自己讲话,不觉气填于胸,吐血不止。
    “……袁术至于此乎!!?”
    袁术大叫一声,双眼一黑,吐血而死。
    众女见袁术倒地,俱是哭出声来,又惊又怕。
    两位女儿上前,轻轻推搡一下袁术,又把起脉搏,再无任何跳动。
    乃确认其果真身死。
    曾经虎步淮南,傲视群雄的袁公路,由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袁术的灭亡,是因为他女人多吗?
    不是,晋武帝身边女人更多,羊车停哪他睡哪。
    那是因为袁术生活奢侈吗?
    乾隆皇帝生活比他更奢侈。
    那是因为袁术不会打仗吗?
    毕竟他几乎屡战屡败。
    但孙权比他更不会打仗,而且在战绩不佳的情况下,还热衷于亲征。
    以上三点,或许都是袁术灭亡的原因之一。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袁术不会用人。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经问过管仲。
    说,寡人喜欢打猎,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又问,寡人好色,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便问:这都不碍的话,那是什么才有碍我称霸呢?管仲答,不能发现贤才,有碍霸业。
    发现了贤才而不用,有碍霸业。
    任用贤才而不放手使用,有碍霸业。
    放手使用贤才而又同时用小人去牵制他,有碍霸业。
    管仲不愧为世之奇才,一语便道破了称霸天下的关键所在。
    他这番话说的非常透彻,一句句都在啪啪打袁术的脸。
    这跟袁术喝不喝蜜水没关系。
    (虽然喝蜜水确实对身体好)
    但君主最重要的本事是知人善任。
    君主不会打仗没关系,可以任用良将打仗。
    像孙权再菜,但他有周瑜、鲁肃、陆逊、陆抗等名将。
    君主不会治国也没关系,只要任用能臣治国就行了。
    像备备就大胆放权给孔明,有“诸葛治蜀仓禀实”的美称。
    袁术比之袁绍,先天条件更好,一度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他拥有全天下最好的出身和人脉,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袁术却不能任用贤才,反而和见利忘义的贼寇遥相呼应,同流合污。
    领地内,有周瑜、鲁肃、诸葛亮这样的青年才俊却不知培养。
    麾下有孙坚、孙策这样的猛将,却无法驾驭。
    袁术巅峰时期的领土,一度横跨四个大州。
    然而有一半的太守,都是孙家人,袁术却不知道防范。
    部下将领去当山贼都不愿意带他玩。
    袁术没有治理国家的能臣,也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亲信良将。
    当士兵饿得去河里摸鱼,百姓饿得人吃人时。
    袁术却还活在“代汉者当涂高”的春秋大梦里面。
    可以说,袁术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有人或许不清楚袁术手中的牌到底有多好。
    就这么说吧,
    假如你是一个穿越者,穿到了袁术身上。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重回豪族圈子,因为高级知识分子多出自豪族,他们只重出身。
    而你拥有这个时代最好的出身,你能够凭此获得大量的人才。
    之后,
    你可以把手下的居巢长提拔为大将,而这个居巢长叫周瑜。
    然后把领地内过来避乱的来富豪请出来治理淮南,而这个富豪叫鲁肃。
    再之后,把手下将军刘勋的谋士,调到自己身边来出谋划策,而这个谋士叫刘晔。
    再之后,善待自己的属下诸葛玄,并且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
    然后给他足够的钱,让他好好培养他的三个侄子。
    等过几年,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三个侄子收为心腹。
    而这三个侄子分别叫做,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只需要安心坐在寿春宝座上,等着平推天下就行了。
    十五年之内,轻松统一。
    这便是袁术的剧本。
    比三国任何一个诸侯的剧本都要简单。
    但袁术没能把握住机会,倒行逆施,虐流百姓。
    他最后落下的悲惨结局,反倒是上天留给他最好的怜悯。
    ……
    ……
    袁术身死,众女无有依靠,只盼黄猗能击败张闿。
    不然她们几个弱女子,是断不能靠自己的双腿,走到庐江去的。
    少时,忽闻北面一阵马蹄声传来。
    为首旗帜打着“夏侯”旗号,乃曹操部将夏侯惇也。
    夏侯惇勒马,围住众人,出声询问众女来历。
    以冯方女为首,将自己的身份如实相告。
    她知道,在这帮人面前没有必要隐瞒。
    她们几个女子在这世道,若无背景庇护,是断难保全其身的。
    倒不如将身份如实说了,至少还有一点政治价值。
    夏侯惇见地上躺着袁术,惊问道:
    “袁术死耶?”
    急命人前去验明正身,确实已经身死。
    夏侯惇又问冯方女,“汝可知传国玉玺,现在何处?”
    冯方女未及开口,又听得北面蹄声如雷,一队骑兵赶来。
    夏侯惇忙命人排开阵势,他亲自出马相迎。
    原来是徐州的人马,为首之人,正是李翊,身边跟着赵云。
    李翊看一眼夏侯惇,暗道这不是完体将军么,居然这么巧。
    遂催马上前,主动打招呼,“这不是夏侯将军么,幸会幸会。”
    夏侯惇见是李翊,身后又俱是精骑,心中倒也忌惮。
    还是礼貌地拱手一礼,“原来是李先生。”
    “久闻先生龙章凤姿,有天日之表。”
    “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李翊与夏侯惇寒暄两句,又来到诸女身前,只扫一眼。
    已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便问冯方女道:
    “敢问夫人芳名?”
    冯方女乃是司隶人,出身名门。
    据传是袁术当年在城墙看见城下冯方女于城下路过,只一眼便相中对方,将之掳进宫中,纳为平妻。
    她穿一身淡雅罗裙,面未带妆,亦是精致可人,双目挑起,带着三分妩媚。
    “妾身名冯妤。”
    冯妤?
    李翊眉梢轻挑,若没记错的话,此女还是少见的在史书中载有“国色”的女子。
    相传,袁术后宫诸夫人妒忌冯妤美貌,便向她进言说,袁术最敬爱有志向节操的人。
    若你时时涕泣,必能得到他的敬重。
    冯妤从其言,每见袁术必然啜泣。
    结果袁术更加垂怜他。
    诸夫人见此,便趁着冯妤有孕在身之时,将她吊死在了厕所的梁木上。
    然后传言说冯妤是因为怨恨而自杀的。
    由于冯妤之前经常在袁术面前哭泣,袁术便真以为她是自杀。
    最后将她厚葬了。
    而这些妇人,后来还被曹丕评价为恶妇。
    “玉玺可在袁术身上吗?”
    李翊问冯妤道。
    冯妤声似珠落玉盘,清脆动听。
    “袁公玉玺
第150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弹指繁华百年归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