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得知郭贡进军的消息,便将发兵日程给提前了?
    徐州方定,要同时面对两路大军,还是有些吃不消的。
    陈到等武将此时皆默不作声,静静地望着李翊、鲁肃、刘晔等谋士。
    冲锋陷阵的事儿他们擅长,但要说在背后出谋划策,制定战略。
    还得是这些文士来。
    “主公可还记得我此前为你制定的战略方案么?”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冷静,静静地询问刘备。
    刘备默默回想。
    北连袁绍,西和曹操,南灭袁术。
    “这个战略依然有效。”
    “袁术本就是我们首要灭取的对象,彼若果真进兵来犯我南徐,正好击之,以震我徐州之威。”
    刘备点了点头,又问:
    “那郭贡这一路兵呢?”
    刘晔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出列道:
    “明公,晔虽不才,愿保举一人,可退豫州之兵。”
    刘备闻言大喜:
    “子扬快说!”
    刘晔朗声答道:
    “此人便是东海国相,徐璆徐孟玉。”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
    年少成名,有博学之声,辟三公府。
    曾先后出任荆州刺史,任城相,汝南太守等要职。
    后来徐璆由于与袁术争斗,被罢免了汝南太守一职,转而投靠陶谦,成为了东海国国相。
    其任职期间,治理有方,东海郡吏民风为之一变。
    不过徐璆虽为东海国国相,但徐璆本人并没有什么实权,受郡中长史、功曹等人节制。
    他的国相更像是挂名,所以刘备在接领徐州后,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他的身上。
    刘晔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徐公久历州郡,曾任汝南太守,后因袁术勾结李傕、郭汜,而遭罢免。“
    “今可重表徐公为汝南太守,命其去汝南赴任。”
    “郭贡曾经与徐公一朝为官,可由他去劝谏郭贡退兵。”
    刘备又问道:
    “倘郭贡不从,未肯退兵。”
    “如之奈何?”
    刘晔分析道:
    “郭贡此人干大事而惜身,并无英雄血气。”
    “可令陈到将军领精兵两千进驻沛国,以为疑兵,郭贡恐我徐州有防备,遂不敢进兵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