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受到影响,继而被迫撤回,丢掉了渭桥,那即使这边能够最终击退敌军,大局上还是自己输了。
还要考虑到,己方的士兵大部分缺乏足够的训练,长久战斗下去,恐怕不是西军的对手。刘羡全身心地观察敌阵之后,发出命令,让高台之上的帅旗与台前两部的刘沈部与诸葛延部呼应挥舞,死地求生。刘羡打算采用一个大胆的战术,尽快解决这次战斗。
他下令道:“令刘沈部左右两翼后撤八十步,中军后撤四十步,促进西贼趋前作战,调动奇兵备战。”奇兵,其实就是还没有参加作战的部队,刘羡正好看到,皇甫澹所部也赶了上来,他挥动旗帜,示意皇甫澹部从侧翼包抄,直接将整个西军的尾部给兜住。
刘沈所部的奋武军缓缓分向左右,左右翼撤退的过程中,微微出现了混乱,刘羡为此不禁略微提心,只见重新恢复秩序,才又松了口气。
“令孟讨所部,以百鸟阵应敌,二十人一队,首尾相连,左右呼应,分散混入敌军阵中,不求杀敌,务必用精锐造成混乱。”
所谓百鸟阵,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散兵阵型,如百鸟入林般以精锐渗透敌阵。这种阵法一般是不能用的,毕竟一个一个小队深入敌阵,长久坚持下来,一定会被敌军的优势兵力尽数消灭。可一旦有了策应的话,那就不一样了,顺利的话,正面可以达到打乱敌人部属、混淆敌人指挥的作用,为援军包抄提供极大的助力。
西军的指挥官也许看出来了刘羡的用意,也许没看出刘羡的用意。但总而言之,他们是以寡击众,除了斩首的策略以外,并没有更多的办法可选。打到眼下这个情形,刘羡在前面让开道路,他们只有往前冲,争取在被包抄前突破刘羡眼前的防御。
但此时刘羡军士气高涨,虽然这种士气是带着一些盲目,可想要一时间将其打消,却是比较困难的。当身边所有人都在舍生忘死的时候,死亡也就不那么可惧了,或者说,任何忧虑都烟消云散,好似一滴水回归到大海中。
刘羡此时唯一所不能确定的,就是皇甫澹所部能否完成包抄的任务。皇甫澹士人脾气,恐怕并不耐战,故而刘羡派出个亲兵,让他去鼓舞皇甫澹所部道:“去,转告皇甫将军,我军获胜的良机已经到了,若他能够逼垮对方,此战他当居首功!”
说罢,刘羡再度亲自擂鼓,鼓舞将士们的勇气,也是对于西军的挑衅。西军骑士眼见得刘羡就在眼前两百步的距离,可眼前的百鸟阵却极大地迟滞了他们的速度,也抵消了他们的冲击力。这使得剩下的这些距离,就好似天堑一般,再难以有寸进。
再僵持片刻,皇甫澹率三千余人从侧翼奋进迂回,已经与西军后部成功接战。西军的军官似乎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取胜的可能,于是两声长号过去,西军骑士顿时后撤,如落叶般退向涌入渭北营垒的缺口。而守军们哪里能就这么放他们回去,继而一拥而上,奋进迂回,想要更多地留下一些敌人。
随后战况的发展,并没有再出现变数。在全军上下的团结齐心之下,骑兵们在溃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混乱。皇甫澹所部骑兵不多,遭受不住所有骑兵的冲击,只截留下了千余人。但杨难敌见猎心奇,但领着麾下的骑兵,进行了第二次侧翼包围,又截留下了两千余人。最后刘沈又派一部分轻骑不断地咬住西军的尾巴,又咬死了千余人。
这场夜袭战从半夜一直打到了天明,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这场刘羡并未预料到的袭击战正式宣告结束。
刘羡一边令人就地修复营垒,一边派人清理战场,安顿伤员。这一次双方真是杀红了眼,刘羡虽然竭力约束下属,但士卒们并没有留下多少俘虏,除了看上去非富即贵的人外,基本上遇到未死的西军伤员,统统补上一刀,割下头颅就算战功了。
用早膳的时候,计算出来这一战的战果,敌军总计伤亡近五千骑,己军伤亡则达四千余人。与此同时,西军在渭南进行的攻势,又一次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