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讯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战发生的时候,李流去世,李雄接任流民帅,竟发起了声势浩大地反攻。

    他先是在去年十一月,利用苦肉计,派死士朴泰欺骗益州刺史罗尚,令他主动进攻郫城,结果半路设伏,将他打得大败。然后派五叔李骧攻打犍为郡,彻底包围了成都。罗尚在成都太城孤立无援,不敢再在城中固守,终于在腊月弃城而逃。留守的牙门张罗向李雄开城投降。自此,李雄已全取巴蜀中最肥沃的平原地区。

    只是连年征战后,巴蜀地区已相当疲敝,据说今年闹起了饥荒,李雄不得不放慢扩张的脚步,开始对政权进行治理与修养。河间王对此已经有过议论,认为两三年内,李雄都不会有大的动作,甚至等罗尚在巴东等地重整旗鼓,未尝不可能再带兵打回益州。

    却没想到,此次阎缵带来了新的消息:李雄竟然得到了青城山的支持,天师道大祭酒范长生选择供粮于李雄。如此一来,李雄不仅成功渡过了这一次的饥荒危机,甚至要正式建国称制了。

    这是个极为危险的信号。这年头起兵造反的人不计其数,可绝大多数对社稷并没有威胁。就好比仇池的杨茂搜,他私下里称号大单于,也不过是在武都、阴平两个小郡里画地为牢,根本不可能带来什么政治上的影响,也不会吸引真正的士人前往投奔,并不足以称之为威胁。可一旦建国称制,那就是截然不同了,这说明对方志在天下。

    故而司马颙闻言后,大为烦恼,他反复确认道:“李雄当真要建国?不可以招降吗?”

    阎缵则恳切说道:“殿下,事情已成定局,蜀中各地已经献祥瑞,大概再过两月,李雄应当就要称王了。他若称王,两年内必攻汉中,还请您一定要挥师南下,为民解忧啊!”

    说到这里,就连一旁缄默良久的张殷也不再旁观,说道:“殿下,梁州确实快山穷水尽,支持不住了。”

    司马颙本意是拉拢梁州军,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大战里为自己出力。没想到,如今形势倒转,反为对方求上援兵了。这让他不满至极,如今河间王已经从裴丰口中得知,刘羡此举是得了征北军司的指使,这说明正是两者争权夺位最重要的时候。即使击败了刘羡,或者让刘羡离开,他与成都王的斗争都不会停止,哪里有余力顾得上巴蜀呢?

    正是虑及于此,司马颙并没有立刻允诺,而是瞑目沉思片刻后,徐徐说道:“二位,此是国家大事,不可轻易决断,且容我思量一二。”

    司马颙本可以先假意许诺,事后再当做无事发生,但他到底没有这么做。毕竟他身负贤王之名,也不是不知道大局的人。李雄称王一事事关重大,已经影响到晋室的社稷根基。晋室藩王们内斗,无论斗得如何惨烈,大家打得都还是携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最后还是落到司马家手里。可若是对李雄置之不理,任由他攻城略地,那结果就不可接受了。

    因此,司马颙还是打算好好议一议此事。阎缵、张殷见他态度慎重,也大感欣慰,哪怕没有立刻得到承诺,也不过多计较,当即就拱手告辞了。

    二人走后,河间王再令宫中侍女与护卫离开,殿中一时只剩下司马颙与阎鼎、贾疋、彭随、楼褒等幕僚。他打开地图,对着巴蜀指点道:“对于李雄建国,你们有什么看法?”

    最先回答的自然是谋主阎鼎,他说道:“此事非同小可,但殿下,以关西当前之国力,想要阻止此事,恐怕有些鞭长莫及了。”

    阎鼎直白地点出其中的关键:“眼下的最大问题,还是征北军司,他们支助刘羡,做如此大胆的举动,显然是想削弱殿下的威望,重塑邺城的权威。这确实是一招妙棋,他们不费一兵一卒,白白坐收渔利,是肯定不愿意善罢甘休的。我们和成都王,必有一战!”

    这与司马颙方才所想的完全一致,眼下刘羡退出河东,而司马颖接手河东,事实上已对关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若不将河东重新夺回手中,就派兵去干涉巴蜀,那岂不是自露破绽吗?可一旦与征北军司开战,那战事必定旷日持久

第二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讯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