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不支持、不反对、不负责。
“首先,我个人不喜欢缅军府,其对待华人的方式方法是错误的,这极大伤害国家互信,其在国际立场上反复横跳信誉严重丧失。”王耀堂靠在椅子上,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地说道。
罗、彭、张三人微微躬身频频点头,做洗耳恭听状。
“其次,56个民族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这从从古至今有过许多名字,百越、百濮、哀牢、八百媳妇国、掸国,到明清时期的车里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一直以来都是我华夏的附属国,在我国的朝贡体系内,掸邦内的各民族,汉族、掸族也叫傣族,克钦族也叫景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傈僳族、德昂族、布朗族、苗族、瑶族,这是11个民族,全都是56民族的谱系之内。”
王耀堂手指轻轻翘着座椅扶手,“海外华裔不单单指生活在其他国家的汉族人,同样也包括其他民族,你们各个家族之所能一直坐稳土司位置,这个传统是从明清传承下来的,有历史依据的。”
“生活在掸邦的都是我华裔,老家,咳咳,我个人是一直关心他们的,也十分愿意帮助我华裔同胞,共同为‘大中华共荣圈’建设出一份力。”
罗、彭、张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这个‘华裔’的说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一直以来‘华裔’说的都是‘汉族’,海外最多的‘客家人’‘潮州人’民族其实都是汉族。
如果是按照王耀堂的说法,那暹罗的‘泰族’也是华裔了。
‘傣族’‘泰族’‘掸族’‘佬族(老挝)’‘岱侬(安南)’都是古代‘百越’后裔,语言同源且高度相似,都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泰语支,70%语言是一样的。
信仰的都是南传佛教,传统节日都是泼水节、水灯节。
好家伙,这么一算东南半岛都是大半都是华裔,这实在是让他们有些难绷。
不是,你这么算,缅国、暹罗、老挝、安南同意吗?
但这话他们只能憋在心里,姓王的现在代表着天庭讲话,哪里有他们反驳的余地。
再说了,中南半岛确实是中华文化圈,这些国家曾经都是我华夏朝贡国,他们的土司位置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更何况‘大中华共荣圈’这个词算是说到他们心坎里了。
他们这帮人正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发愁,为团结多民族发愁,仔细一想,这个‘华裔’的解释一下上了新高度,‘大中华共荣圈’是多好的宣传点啊!
如果再配合一下之前王耀堂要求的‘办学’等宣传手段,嘶,那效果简直不敢想!
就在罗兴汉皱眉考虑怎么在不挑动缅军敏感神经的情况下低调打出‘大中华共荣圈’的旗号,左右逢源的时候。
就在张奇夫考虑怎么降低‘大中华共荣圈’这杆大旗下王耀堂影响力的时候。
彭家生率先大声说道。“王先生高瞻远瞩,我代表汉族、傣族、佤族、哈尼族的华裔同胞感谢王先生的慷慨和帮助。”
罗兴汉表情一僵,张奇夫眉头一跳,坏了!
“都是我中华同胞,理应如此。”王耀堂一脸淡然地笑了起来,目光却在罗兴汉和张奇夫脸上游弋。
罗兴汉轻咳一声,“王先生慷慨解囊,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学习,您就是我们的榜样,我罗兴汉一定团结在王先生周围,为‘大中华共荣圈’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奇夫暗自‘呸’了一声,竖子不足与谋,“王先生高风亮节,运筹帷幄,为我们海外中华儿女指出一条明路,这值得所有人铭记在心。”
相比于这时候国内的一些‘公知’,他们这些在海外的反而十分确信随着老家国力一点点上升,万国来朝不过是时间问题。
王耀堂嘴角微微翘起,三人性格不同,位置不同,理想不同,说出来的意思也完全不同,真有意思啊。
“很荣幸与三位能在这件事情上取得共识,希望未来能共同合作,给掸邦和金三角地区带来和平与繁荣。”王耀堂打了句官腔后笑着伸手指了指椅子,“我说这话只代表我个人想法,与其他任何国家和势力都没有关系。”
罗、彭、张:明白了,要么跟,要么死,没有第二条路。
看着三人连连点头的样子,王耀堂心中好笑,军火代表的可不单单就是军火,上面同意卖军舰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默许他借用虎皮做一些事情了。
这与他一直旗帜鲜明坚定站在老家的立场上分不开关系。
当然,老家因为各方面原因很多事情想做却不能做,其实也需要这么一个敢打敢拼的人在海外造出声势来,算是一拍即合吧。
所以,王耀堂这也不算是忽悠他们。
上峰的意思传达完毕,王耀堂再次提起‘租界’的事情,张奇夫硬挤出一个笑容答应下来。
不答应都不行,罗、彭两人不会同意,王耀堂更不会同意,他可不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哈哈,那就多谢张奇夫将军了。”王耀堂笑着伸
第四百零七章:大中华……咳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