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被诸夏一路追击到辽东的九貊之后,可比东胡还要“正统”一点。
所以,
那个属于慕容氏的国家,需要用心去建立。
若搭了个跟高句丽国一般的“四不像”出来,
首领自己无颜见祖宗,也要给后人留下祸患。
如此,
便拖到了今日。
但面对着儿子的催促,首领沉吟一阵,还是选择了推迟。
“当今天子并非昏庸无能之人。”
“他之所以放任我慕容氏在辽东发展壮大,其一在于,我部族本是外来,在此处根基浅薄,一时难以成大气候。”
“其二,则是引我族人,来与高句丽等蛮夷争斗,以免让之兴盛起来。”
“其三,才是认可我族的恭顺忠诚,给予厚爱。”
帝王的感情,哪怕有真心的存在,难免夹杂着其他心思。
好在慕容氏也不在意这个。
国族之间的往来,偶尔会引用男女的关系来比喻,可不代表前者真的是“人”了。
用常人之心,
去揣摩一国的行动,
这可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
慕容氏只需要审时度势,为自己谋划好处就行了。
“再等几年!”
等到慕容氏的人口更加众多,根基更加稳固,
他们的国家,才能建立的更加强大繁盛!
而且首领也喜欢读史书,十分关心洛阳的今汉帝王们。
他知道,
当今天子的父亲、祖父,乃至于曾祖,都不是长寿的人。
合而均之,
三代帝王的寿数,也只有三十而已。
而马上,
当今天子就要三十岁了。
他可以像自己疼爱的太子那样,突破前人的壁障,迎来更加悠长的寿数吗?
若是不能……
那慕容氏后面再有动作,那可方便太多了!
远在洛阳的皇帝,并不知道慕容氏对未来的规划。
他只满心想着汉室的未来。
“你要快快的长,以后做这大汉天子!”
“将四方不臣之国尽数扫灭!”
怀抱着日益长大的太子,皇帝不断对他说着自己的期望。
满岁的刘炳没有继承父亲和祖辈的聪慧,
他甚至还有些走不利索,在地上爬动的时间也无法长久,
更别说听懂父亲的话语了。
跟同龄的孩子对比,
他显然是弱小一些的。
不过医者早已为之诊断过,碍于父辈精气不够,从而导致的先天不足,日后精心养着,倒也能够活到成年。
就像皇帝真正的祖父,
章帝的首任太子,清河王刘庆一样。
皇帝对这样的诊断,自然是不怎么满意的,
但想起自己这传承自祖辈的精气,想起先前夭折的孩子,也不敢再奢求什么。
无论如何,
清河王刘庆,也是活了三十来岁,并有子孙的人,不是吗?
再深入一想,
章帝生育八子,
延续至今者,只有自己,还有乐安、济北、河间这四脉。
其中也多有早亡之人,只留幼子承继王位。
唉,
只能说能活长久一些,能延续下血脉,就已经很好了!
抚摸着儿子仍旧稀疏泛黄的头发,皇帝心里暗暗想到。
梁妠随后过来,也逗弄起了小小的刘炳。
在皇帝的安排下,
刘炳被记在了她的名下抚养,不过虞贵人这位生母并没有像其前辈梁贵人、李氏那样,受到驱赶。
梁妠是个温和的人,也有着身为国母的气度。
她做不出分隔母子的事,便与虞贵人一同抚养起了刘炳。
她的兄长梁冀对此仍旧颇有怨言。
他认为既然皇帝如今能生出儿子来了,便应该努力与皇后生个嫡长子出来。
到那个时候,
他在朝堂上联络串通,加上皇帝对梁妠的宠爱,废立太子,也不是一件难事。
反正今汉以来的历任太子,也就章帝位子比较稳。
明、和等帝,谁没经历过这种更迭呢?
“即便没有那样的福分,也应该让太子只认你这一位母亲。”
以免等到新君继位,还捧出来个虞氏跟梁氏争夺外戚的权柄。
梁妠对此很是生气,“兄长这样说,难道忘了我家的经历吗?”
明明梁氏许多族人,都死在了当年窦氏的抓捕流放下,
现在她怎么能做第二个窦皇后?
梁冀见她不听,也跟着生起气来,“今日你不听我的话,来日梁氏的富贵,只怕不能长保!”
目睹过安帝清绞外戚邓氏的梁冀,可没有心思做个贤良的国戚。
毕竟做好人的下场,并不美妙。
若做个恶人,
且不说未来的反攻倒算,以及死后的鬼神惩治,
起码富贵是畅享过的。
像邓氏那种,
谨守本分,配合太后执政治国的好外戚,
他梁冀才不要做
第584章:顺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