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给了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官员,并在其中恳切的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纠正先前的过错,
    开创美好的未来。
    然后,
    震怒的皇帝便以“质疑天子贤明”为理由,将赵腾关押了起来。
    大过年的,
    不在家里安稳的熬年关迎新春,
    从河间郡跑开洛阳给自己添堵,
    这个人真是太可恨了!
    赵腾被关在与杨震相邻的牢房中。
    而得知前者之事的杨震,则对之表示出了强烈的欣赏。
    处江湖之远,却仍心怀国事,敢于对君主发表意见。
    这是春秋之时的古人遗风啊!
    这样的人,
    在皇权日益强大的当下,可太少见了!
    杨震于是在监狱中上疏,希望替赵腾求情。
    他企图用自己的名望,来保全赵腾这个出身寒微,平平无奇的百姓。
    但皇帝看都没看他,直接下令在开春的时候,处死了赵腾。
    杨震看着这个在当今之人看来有点傻,却又称得上古之君子的后辈被拖出去,再也没回来,随即便在狱中心忧病倒。
    延光三年三月,
    废了太子,捧了乳母,治了朝臣的皇帝志得意满,认为天下再也没有谁能限制自己的了。
    于是他下达了出巡的命令,计划一路向东而去,顺路封禅泰山。
    而在坐上车架之前,
    皇帝听说了杨震的病情,觉得让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死在牢中,又会让自己的耳边招来太多恼人的嗡嗡声。
    他因此高抬贵手,让杨震的家人将这位老人背出了牢房。
    杨震见到昭昭天日的一瞬间,便泪流不止,弄湿了孙儿的背部。
    等到了家里,
    他拒绝了医者的诊治,只对子孙说道:
    “我读了一辈子的经典,受到邓公的举荐后,入朝为官,希望辅佐君主,重现明章、永元的繁华安定。”
    “奈何列位朝堂这么些年,想要保全忠良,没有做到;想要劝谏天子,也没有做到。”
    “以至于有邓氏的遇害,贤良君子殒命,还有太子被废为济阴王之事!”
    “我,我!”
    他说的激烈,一时气上不来,竟晕厥过后。
    等子孙好不容易将老人唤醒,杨震又是不吃不喝,望着皇宫的方向落泪。
    当夜,
    他便服毒自尽了,遗留下的书信中说:
    “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圣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止,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我死之后,只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
    他的子孙们都痛哭不已,随后想要将棺椁送回关西老家的陕县。
    因杨震检举自己伪造诏书一事,而深怀怨恨的樊丰听说了这件事,便传信给当地官员,让他截停杨震的丧队。
    一番操作下,
    杨震的棺椁被摆到路边,迎接风吹日晒,而他的子孙也被官员扣下,勒令充当邮差,接受驱使。
    阴间的孔光听说了这件事,也跟着泪流满面。
    他很是欣赏杨震这个后辈,认为他和自己当年实在相似。
    只是相比他被王莽这名弟子连累了的名声,
    杨震的遭遇更加直接,也更加令人不忍。
    两汉先帝们也觉得十分丢人。
    毕竟老前辈们再怎么折腾臣子,杀他全家,也不至于干出死后继续针对的事来。
    什么仇啊,
    死了还这么折腾躺在棺材里的发烂发臭的人家?
    樊丰跟杨震,可没有伍子胥那样的情况!
    “完了,真的完了!”
    “才几年而已,大汉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先帝们又跟着哀叹起来,哭的旁边正在为子孙遭遇而悲愤的杨震,都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
    只有从泰西来进修阴间法度,学习先进经验,回去更好建设地中海阴司的塔西佗严肃指出: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反对君主集权独治的原因!”
    “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实在是太艰难了。”
    “所以贤明的君主不一定能够开创美好的时代,但昏庸的君主一定可以败坏前人的积累!”
    破坏比经营可要简单多了!
    “这话你不要对着我们说。”
    还沉浸在不肖子孙痛苦中的光武摆了摆手,告诉塔西佗孙恩这位燕公的住址。
    “你还是去找燕国的人辩论共治和独治哪个更好吧。”
    “我现在要把精力放在咒骂子孙上!”
    塔西佗随即转身离去。
    秀儿继续同儿孙倚靠成一堆,发出满怀愤懑的言论:
    “即便使我剩下的阴寿折损,也莫要让刘祜这个愚蠢的后人,继续糟蹋天下了!”
    掌权四年而已,
    就闹腾出如此生机
第572章:谁死了被鲍鱼围着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