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年呢?
神不在乎那么多,
他也不会在乎那么多。
……
“但是我在乎!”
“为什么还要我抚养他呢?”
洛阳的后宫中,
窦氏向着自己再度入宫的母亲说道。
她擦拭着自己不存在的泪水,内心充满了委屈,“我用尽手段,才让刘肇成了我一个人的孩子,再帮他得到了太子之位……”
“怎么到了最后,刘庆还要待在我身边?”
眼下,
是建初七年,
距离皇后窦氏拥有子嗣,已经过去了三年。
在这三年里,
窦氏认清了现状,不再追求生下自己血脉的子嗣。
而沘阳公主则是更进一步,劝说女儿清扫宫中多余的人,让人不敢在刘肇面前,提起他的亲生母亲。
如此,
这个跟窦家没有一点血缘的孩子,才能在长大后,全心全意的将窦家认成自己的亲族,为窦家施以无尽荣华。
窦氏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对后宫展开了大力整顿,让如今正开蒙认字的皇子刘肇,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真相。
他只知道,
自己长在皇后宫中,是皇后的孩子。
只是不知为何,他的“母亲”对他不是很亲近。
这让刘肇感到莫名的委屈,看见兄长刘庆被他母亲宋贵人抱在怀里时,时常会生出几分懵懂的羡慕来。
好在他三岁,能读书了,
而母亲显然很重视这件事。
刘肇天真的觉得,只要自己读好了,就能够获得母亲的喜爱。
可惜,
面对显露出早智天赋的孩子,窦氏并没有给予他渴求的拥抱和赞赏,而是趁机找到皇帝,吹起了“废立太子”的枕头风。
窦氏陪着皇帝睡了几年,已经摸清楚了这位君主的底线——
显而易见,
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在放松了先帝为群臣设下的禁锢后,又通过白虎观的议论,兼职了天下第一大儒,为臣子换上了一条更加柔和的红线。
在延续父祖统治的基础上,又将国力提升到了新的地步。
但他却又称不上一位圣人。
对比起光武帝对后宫诸多女子的脉脉温情,明帝对后宫妃子的赏罚分明,
当今天子在后宫的处置之道上,更喜欢随心所欲。
毕竟后宫的妃子们在本质上,只是皇权的依附品,是属于皇帝的东西。
除却一些出身显贵,或者得宠的妃子外,
其他的,哪怕是为其生育过子嗣的女人,也无法得到皇帝的照顾。
就像那失去孩子,忧郁而死的梁贵人一样。
皇子很重要,
但皇子的生母并不重要。
能养孩子的女人,后宫可太多了!
而重视子嗣的皇帝,也十分关注“谁能继承基业”这个问题。
这是皇帝在后宫中,花费的最大的精力。
刘肇年仅三岁,才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几句经典,明了它的深意,
这难道不是天赋超群的体现吗?
那个长到五岁,结果智慧还比不上弟弟的太子,又凭什么占据高贵的宝座?
所以窦氏劝说皇帝废立太子,可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大汉江山啊!
光武帝为了明帝这个明君种子,都能甩了她的外祖父,现在皇帝再甩掉刘庆,又有什么疑问呢?
皇帝被她说动,心中想着光武帝故事,又想起自己册立刘庆,本质上是为了敷衍太后,令其在死前没有遗憾。
如今太后已经去世,
刘庆不仅没有增长智慧,还有体虚多病的趋势,怎么可以担当起国之储君的责任呢!
于是,
皇帝废了刘庆,改立刘肇。
今汉传了三代,复立至今还不到六十年,竟发了两次易储之事。
有些臣子在私下里谈论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光武帝废立之前,为明帝造势了多年,以至于朝野对此,都有所预料,事到临头,也不觉得过于震动。
而景帝废立之时,太子刘荣已近二十岁,才能未显,又受到母亲栗姬的牵连,故而被少而聪敏的七岁刘彻取代。
但当今天子的废立呢?
前太子刘庆不过五岁,
新太子刘肇不过三岁,
要说才能智慧,这两个才启蒙认字的小孩,又能显露多少?
且在此之前,
一点风声也没有传出,
忽然生出来这样的大事,着实让臣子们惊叹惶恐。
阴间那两位被拿出来举例的汉室先帝,也抱着手发出抱怨,觉得刘炟这事做的不地道。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
在废黜了刘庆后,刘炟又默认皇后窦氏携私报复,将刘庆的生母宋贵人迫害致死。
热爱吃瓜的死鬼
第541章:罗马国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