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4章:新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海重重阻隔,想要引进诸夏种子,也十分艰难。

    既然如此,

    那遵循孔子的教诲,“礼失,则求诸野”,也是没问题的。

    殷商遗民虽然不讲周礼,连祖先的语言文字都忘了,文明退化得连春秋时中原的野人都比不上,……

    可他到底是我诸夏的“海外遗孤”嘛!

    只要愿意归顺,

    那新乡可以慢慢教导他们礼仪文化,帮他们找回“祖先的骄傲”。

    “新的问题——”

    咸鱼将死鱼眼对准了本体,“南边那群家伙真的是殷商遗民吗?”

    何博理直气壮的说,“苏广这个新乡开国之君都钦定他是了,还把这消息汇报给了诸夏天子!”

    “你问我,我能怎么办?”

    何博将书册合上,将新乡繁杂的种田记录收了起来,并顺手将咸鱼放生回了东瀛的河流中。

    “无论如何,祝愿新乡蒸蒸日上吧!”

    等他们种够了田,就能出海,给东方的老家人带来一些惊喜了。

    反正根据书册上的记录,

    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新乡的子孙都没有忘记祖宗的文化,被同化成殷洲的样子。

    何博自然能明白那些人的韧性,也对他们的未来抱有期待。

    “那去泰西那边开拓的家伙呢?”

    咸鱼被本体放生而去的时候,还不忘提出新的问题。

    今年,

    耶哥儿已经通过武力,得到了西秦太平道的认可。

    而他天生就拥有的,极为高超的辩经能力,更是长于搏斗的西秦道士们无法撼动的高峰。

    于是,

    极为难得的“神谕”降下,将其捡选为正式的泰西大贤良师,并赐予其新的九节杖。

    眼下,

    耶哥儿正在召集自己的伙伴,打算前往泰西,为诸夏、为上帝,播撒来自东方的文明种子。

    “我当然也会祝他们好运!”

    “泰西那里的原生态野人可太多了!”

    何博朝着咸鱼挥了挥手,告诉他道,“等会我就去西海,为他们送行去!”

    ……

    西海,

    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地中海四周,让其中的岛屿、沿岸的山脉,都闪烁着熠熠光彩。

    飞鸟偶尔从海上掠过,拨动海面,随后又欢呼着飞远。

    显而易见,

    这是个正适合扬帆起航的日子。

    而西秦的太平道道众,此时也聚集在陇西郡的港口,为即将前往泰西的道友送行。

    已经完全长成,身材高大、臂能跑马的耶哥儿矗立在人群之中,在跟自己的友人、父母一一告别之后,有些失落自己的师公没能来此送别自己。

    “老师年纪太大了,你可不要折腾他。”他的母亲告诉他。

    时至今日,

    赵申仍旧没有死去。

    但再悠长的寿命,都会走到尽头。

    就像人总有聚散离合,国家也总有兴盛衰败之事一样。

    所以,

    当耶哥儿凑齐了前往泰西的队伍,并购置了船只和物资时,

    老到缩水,不复当年雄壮武力的赵申正躺在床上,眼睛都睁不开,每日只能让弟子喂食点米浆粥水,维持微弱的生机,只在听说徒孙要出发后,才从牙缝中挤出来一个“好”字。

    就像眼下的秦国一样。

    秦汉的纠葛总是那样的奇妙,

    在中原的烽火烧得噼里啪啦的时候,原本还能维持“西周状态”,为自己保有西海沿岸等郡县作为“王畿”的西秦,也迎来了新的动乱。

    南边有些军阀,在听调不听宣多年后,正式举起了反旗。

    玉壁城这个西京中,也爆发了接二连三的政变,颇有秦献公继位前“四代乱政”的味道。

    如此,

    让本就动荡的秦国,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而秦国的太平道也行动起来,做好了起义的准备。

    “反正日后,你在泰西忙于传道,我们在秦国忙于致太平的事……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

    有朋友这样对耶哥儿说。

    耶哥儿也发出一阵唏嘘,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离别在即,总有些话不知道该怎么从心里宣泄出来。

    他那位已经步入中年,身材日益圆满,脾气日益暴躁的母亲也是这样。

    收拾东西时各种唠叨,等耶哥儿站在港口,背后就是预备出海的船只时,嘴巴张了又合,终究没能说几句话。

    “……我走了!”

    相对无言,只有含泪一会儿后,

    耶哥儿转身走上了船只。

    他站在边上朝自己的亲友们挥手,旁边的刘如意也大声招呼起水手,让他准备扬帆。

    而等船只行驶出去没多久,

    一只肥胖的鸽子忽然飞来,在空中急刹后,成功落到了耶哥儿的头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