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于他们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嘛!
    当然,
    神庭阴司的管制,
    必定是要远超阳世的。
    谁也不敢用彻底的消失来赌一把,所以放纵也只敢在既定的范围之中,哪里敢学阳世那仗着皇帝不敢也不能下死手,而肆意妄为呢?
    只是,
    这些事情加来迭去,最后还是要苦一苦“掌印者”这位上帝宰执的。
    就连喜这个老鬼,
    都会利用自己生前的身份,还有那苍老的年纪,对高高堆起的文山书海,瞪着眼睛,露出纯粹清澈的眼神,以逃避这可怕的折磨。
    “处理文书对我来说,还是太过艰难了。”
    “我宁愿去新夏种地!”
    虽然是跟随鬼神最长久的旧臣,
    也曾对鬼神说出过“为了您,我什么都可以做”的话语,
    但老鬼喜用这几百年的经历表示——
    学习、工作,
    实在是太折磨老人家了。
    有条件的话,
    还是请高个子来顶一顶吧!
    而随着中原和新夏之地,在鬼神的伟力下交汇相融,
    两地的死鬼想要往来交流,也方便了许多:
    那遍布阴间,在冥土上肆意流淌的弱水,可以搭载着死鬼们,漂向远方。
    如果到了水脉稀少,山岭丛生的地方,死鬼们则可以坐着子孙从阳世烧下来的纸马,
    或者就地取材,
    从那荒凉阴暗的“冥土草原”上,捕捉一些死去马匹的魂灵,将之作为坐骑。
    反正死鬼是不用担心被野马一脚踹死这等情况的,
    他们只要能追到,爬到马背上,坚持不撒手,
    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发出“嘿嘿嘿”的傻笑了。
    实在不行的话,
    还可以坚持自己走。
    只是阴间的高山,同阳世的峻岭一样,都不是很容易攀爬的东西。
    如果说,
    弱水会侵蚀魂体,
    让死鬼们感到深入骨髓的痛苦。
    那当攀登高山到达一定高度后,
    其上肆意席卷着的阴冷罡风,则会毫不留情的,让死鬼们感受到,即便在阳世,也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享受的“凌迟”待遇。
    而且那罡风不仅会割裂魂魄,还会吹掉那依托于魂体的完整,从而保留下的情感。
    是故,
    对死鬼们来说,攀登高山,是一件十分冒险的事。
    与这样的危险相比,
    还不如去那片因为只能生长出暗淡干枯的灰草,从而被死鬼们称之为“灰原”的冥土上,做套马的汉子呢!
    当然,
    老鬼喜作为阴间老人,还因为佩戴玺印,成为了阴间“大司农”,拥有巡察阴间广袤至极的土地之上,那些禽兽魂灵和草木生长的权职,自然能更加轻松,更加迅捷的到达那边。
    “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新夏土地的肥沃,知道恒河的温柔。”
    “只是那时两地没有连通,我也不想给鬼神增添麻烦,所以一直没有动身。”
    “现在往来的道路已经打通,我凭借鬼神恩赏的职位,能够在多地之间,迅速往返穿梭……便忍不住想去欣赏下那边的人物和风景。”
    西门豹听到这话,只是对他说道,“新夏已经恢复了平静,隋朝的国势,正在蒸蒸日上。”
    “你的确可以去那里看一看。”
    中原鬼国自是中央,
    而中央巡视地方,察其情况,观其风化,本是应有之义。
    西门豹没什么需要阻止的。
    “只要赶在天下丧乱之前,回到中原就好。”
    当今天下,
    “圣天子”垂拱而治,
    比起开国时以“黄老无为”来治理国家的历代汉帝,还要信任下属的臣僚百姓。
    他一心沉浸在儒学之中,认为用仁爱宽和,就可以让国家得到安定和繁荣。
    而权贵们也发自真心的认为,大汉的国祚,会永远延续下去,永远不会衰落。
    但正如那条奔流的大河一样,
    人心无法扭转自然的法则,
    它要向着低处流去,响应着大海的呼唤。
    “狂乱的大河还能得到约束。”
    “可人心一旦丧乱起来,哪里会轻易平定呢?”
    “难怪鬼神会有:‘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之语。”
    对诸夏君子来说,
    自然引发的灾厄,
    人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
    那即便迎来惨痛的终结,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能够为后人歌颂纪念的。
    但人为的错误,
    不仅不思悔改,还要将之放任,
    又岂能获得宽容?
    所以,
    虽然在十年前,
    天下还沉浸在宣帝带来的昌盛中,
    可阴间那些富有远见,更旁观了夏国衰亡的智者们,却不会觉得这余晖会庇护这个国家太久。
    “只要能比嬴秦活得长就行了!”
    开国的太祖刘邦听说了这些观点,一点也不觉得生气,只是撑着脑袋横躺在地上,享用着滋味甜美的水果。
    “老嬴家的人
第456章:在川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