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6章:事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难道得到不好的结果,我们就不用跟皇帝对抗了吗?”

    乞活军整体的氛围,

    是比较平和的。

    这样的平和,让他们占据的地方,享受到了乱世中难得的太平,

    但也让乞活军在很多事上,没有其他势力那样的尖锐和直接。

    可乱世之下,

    太多转瞬即逝的机会,是不允许人有任何犹豫和思虑的。

    乞活军已经吃过相应的苦头了,

    也知道秦汉军队尽数离开后,自己会面临怎样的情景。

    那位很欣赏随平的道长将占卜用的龟壳丢到了地上,然后又将随平立下的功劳一一列出。

    “我的态度就在这里!”

    “我只问这件事情,谁赞成,谁反对?”

    其他人默默对视,

    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

    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

    以后是好是坏,也牵扯不到鬼神身上。

    “随他们去吧!”

    “快二十年了。”

    “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

    “可我不想就这样离开!”

    当收到那位从秦国流窜来的宗室,因为吃了一盘身毒厨子献上的糊糊,随后腹痛难忍,急泄而死的可笑消息后,

    秦汉两国远派来此的“维和队伍”,也迎来了自己回程的时刻。

    西夏的月氏人被堵住了退路,受到许多夏国势力的夹击,已经没有力量,再对夏国做出什么破坏了。

    这群蛮夷会是如何下场,

    在于夏人的决定,而不在于秦汉。

    西夏的皇帝也不关心垂死的月氏人,

    他只是摆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日日摆出宴席,邀请秦汉的将军们饮酒庆祝这久违的太平。

    在酒席之上,

    皇帝用言语描绘着自己复兴国家的志向,并朝着东方叩拜,表达对天子的尊敬和感恩。

    这让秦将感觉很不舒服,

    也让霍将军明白,对方在暗示自己什么。

    考虑到东夏那边,

    那位开府治事的大将军,也用东夏皇帝的名义,向秦汉递交了国书,要求他们退出夏国,不要干涉自家内政的事,

    霍将军便直接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志向,夏国也逐渐平复,我也应该返回中原,向天子复命了。”

    他来的痛快,

    走的也很潇洒,

    没有对夏国的土地,展现出一丝一毫的留念。

    这让夏人更加称赞中原君子的风度,追慕中央之国的强大和文明。

    晚来了太久,来不及发散太多光热的秦军见状,心里只觉得酸涩非常:

    虽然我的确迟到了,

    虽然的确是他先来的,

    可这次……

    我是真的想做个好人啊!

    为什么就不能给个机会呢!

    只是,

    为了不损伤国家的颜面,

    为了不被汉人比下去,

    秦将再怎么不甘心,也要紧随其后的离开了。

    “夏国的未来会好吗?”

    在送别之时,

    刚刚接过大任的随平有些不安的询问大汉的冠军侯。

    他追随了这位将军一段时间,很多征战的经验,也来自于对方的教导。

    是以,

    随平将他作为了自己的老师。

    “那是你们的事情了!”

    霍将军骑在马上,摇了摇头说,“如果说话就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走向,身毒人早就天下无敌了!”

    在夏国待了一段时间,

    霍将军对身毒人的特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他们做事从来没赢过,但嘴巴上却一直没输过。

    随平点了点头,接受了来自长者的最后教诲。

    有感激王师恩德的平民随后上前,为他们送上离别的赠礼。

    那代表附近百姓的长者手捧着一个篮子说道:

    “马上就要到夏至了。”

    “我听说中央之国那边,有在入夏之前,食用粽子,和在水上行舟争渡的习俗。”

    “但路途遥远,想来当将军你们回到长安的时候,会错过这样的热闹。”

    “所以我们自己包了一些,希望你们能够在夏国,品尝到中原的味道。”

    随着域外和中原的联络日益增多,

    东边的齐人都能通过航船,来到夏国商贸了,

    五月初五那一天的相关习俗,

    自然也随之传入夏国,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和遵从——

    虽然对于“屈原”这位先贤,

    夏人了解的并不深入,

    但这并不妨碍夏人赞赏他对国家的热爱。

    除此之外,

    在气候上,

    饱受暑热的夏人,跟江南之地的君子,也颇有共同语言。

    所以当这寓意着“驱邪避疫”、“祈福康健”的习俗传入时,并没有受到什么排斥。

    

第436章:事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