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君子如竹,到哪里就要占满哪里的土地!”
    竹子,
    其实是一种非常霸道的植物。
    在地面上,它会长的高大青翠,自成一林,让人观之,感到赏心悦目。
    而在地下,
    竹子的根系则是遍布广泛,扎根深入,进行迅猛的扩张,很难被人挖掘拔除。
    于是,欣赏竹子的人每年都可以惊喜的发现,竹林会自己扩大,
    他所喜爱的美景,会在第二年变得更加热闹和繁盛。
    当然,
    这对域外的蛮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在很多时候,
    那些不服气,还不愿意接受王化的蛮夷更喜欢用“蜚蠊”来形容那些来自东方的,黑发黑眼,身材高大,善于动手的君子。
    他们会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后辈说:
    “诸夏人就像蜚蠊!”
    “当一个诸夏人出现在你家的时候,你还不用担心什么。”
    “但当一群诸夏人出现在你家里的时候,你就要确认你家还是不是你家了。”
    所以,
    当夏国爆发战乱,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之时,有一些在国内无法混下去,被凄惨的淘汰出局的夏人势力,便在民间智者的提议下,效仿当年的嬴秦以及齐吴两国,向着那位于汉、夏之间的巨大半岛进发了。
    毕竟,
    乃公打不过国内的那些强者,难道还不过这里的蛮夷吗?
    虽然夏人的战力,
    在身毒人漫长的污染下,
    在地理保护带来的怠惰下,
    是诸夏三大国中,最为弱小的。
    可处理一下当地那些远望近观都不似人的猿猴,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样一来,夏人就要和汉人在那边直接争起来了?”
    在汉朝设立郡县中南之后,自然往交趾那边,迁移了许多民众,以巩固大汉在当地的统治,稳定诸夏的根基。
    显而易见,
    汉朝的策略,是通过以交趾为踏板,辅之开辟出来的,从长安出发,跨过横断大山和澜沧江,一直到达夏国的西南丝路,慢慢的影响到整个半岛,从而将之全然收入囊中。
    只是夏国那边,
    对临近的巨大半岛,也是早有图谋的。
    在西南丝路得到正式开辟以前,
    当其强盛,收纳东西两条大河时,夏国朝廷便曾派人沿着恒河一路东去,越过高大山岭和茂密丛林,探索那边的情况。
    夏人的步伐一直延伸到半岛的中部,那名为哀牢国的地方。
    当时,哀牢国主有感于夏国的繁荣和强大,还派人跟随使者,并周边一众邦国和部落蛮夷来到夏都,对夏国进行朝贡,学习这里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夏国朝廷也不辜负他的主动和好学,派遣了许多
第421章:中南之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