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员的何博就曾跟嬴辟疆父子提过,“老刘家在阴间的名声,比起嬴秦可好太多了!”
    刘煓刘太公是个与人为善的,
    刘邦那个家伙,成了死鬼也没忘记到处交朋友,做个老魅魔。
    而秦国的先君们在中原鬼国时,
    如果没有成群结队,携带护卫,一出门就容易遭到六国死鬼的偷袭和围攻。
    等到刘太公不远万里,来到秦国发挥余热后,死鬼们对两者的评价,便更为悬殊了。
    这让嬴辟疆父子很不高兴。
    所以这段时间,
    他们在私下研究起了修水利和种田的事,希望能通过同行竞争,跟老刘家比个高低,挽回嬴秦的颜面。
    何博却说,“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去夏国!”
    “跟仇家针对比划以前,应该先回报过去的恩情吧?”
    嬴辟疆听了他的话,有些羞愧的说,“是这样的道理。”
    “我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夏国的情况,
    通过往来于两国的商人,还有到处乱润的鬼神,得以被秦国的死鬼们知道。
    当时嬴辟疆还很感叹:
    “当年强盛的夏国,如今竟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夏文王在天之灵,不知会何等悲愤!”
    何博于是将夏文王正在帮别人造自家反的事告诉给了他,听的嬴辟疆沉默了许久。
    “……这样的胸襟,是我不能够达到的。”
    如果嬴辟疆能够对“社稷覆灭”看的开一点,又哪里来的西海秦国呢?
    但无论君主再怎么执着于江山永固,
    人心之中那不断累积的欲望,终会将王朝带入末路。
    夏国只是先行一步罢了。
    也许三代之后,祖先的恩泽耗尽,嬴秦的旗帜也要迎来终末之时。
    “秦人重视水利,兴修河堤,想来安都这边,洪涝的次数是很少的。”
    “今年的粮食,也可以丰收吧?”
    就在嬴辟疆陷入沉思之时,跟庄周谈天说地的齐使忽然指着岸边那经人修建的高大堤坝,发出赞叹。
    他在跑出夏国的时候,见到许多受灾的土地,
    在齐国的时候,更是亲身经历过几次将马上就要收获的粮食,席卷一空,让老农痛心不已的风暴,
    如今见到秦国的情况,难免流露出几分羡慕之情。
    同样想着夏国现状的嬴辟疆也有感而发:
    “这世上哪有金汤一样的河堤,哪有金汤一样的堰口?”
    “总有一天,这堤坝也要被洪水冲垮。”
    到那个时候,
    秦人能否保住自己的田地,
    保住祖先拼搏出来的偌大家业呢?
    “还是先去夏国吧!”
    他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去夏国看看,夏人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如果可以,
    那夏人在以后,还要成为秦人的老师,得到后者的效仿。
    如果不行,
    夏人覆亡的例子,也当为秦人铭记,避免秦人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