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4章:汉使在新夏(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兵的双手再也无法有力的拿起武器,

    会让贪婪的欲望在太平中不断滋长。

    “但我大汉因同匈奴接壤,互为仇敌,从未有过放松。”

    “就像宝剑时刻得到磨砺,就像弓弦时刻得到调整一样。”

    “剑锋足以割开敌人的血肉,箭矢可以穿透敌人的胸膛!”

    “请问这样的军队,难道比不上夏国的吗?”

    夏国君臣自然懂得这样的道理,于是纷纷沉默下去。

    夏王的脸上,有些不高兴了。

    然后,

    他又安排了盛大的宴会,用美酒和歌舞,来向张骞展示夏国美好的文化。

    对此,

    张骞也只是淡淡的说,“歌舞酒色,哪里能彰显一个国家的强大呢?”

    夏王听了,重重放下了手里的酒杯。

    再然后,

    夏王吸取了经验教训,邀请张骞与自己同乘一车,去民间巡视农田的情况。

    此时已经到了新夏的秋季,

    阳光仍旧滚烫,

    但从天而降的雨水已经少得可怜了。

    夏王出巡的主要工作,

    就是视察哪里蓄水不足,或者水利不够,存在发生旱情的可能,好提前做好防备。

    烈日之下,

    夏王只穿着简单的布衣,同老农站在田埂之上,并对田间诸多事物,做出不少有理有据的点评。

    等到一切结束,夏王给自己灌着解渴的水,对张骞说,“汉朝的皇帝,能做到寡人这样吗?”

    张骞这次终于低头发出了赞叹,“您这是贤明君主的姿态,我不敢多做评价了。”

    无论如何,

    作为高高在上的,家业已经传承至第四代的统治者,

    还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弯下自己的身体,去观察田野间的禾苗,跟老农谈论今年的雨水收成,

    这在哪里,都是值得称赞的。

    即使这样的事,

    必然有在自己面前刻意表演的成分,

    但看着夏王那被烈日晒得大汗淋漓的面孔,张骞又能说什么呢?

    于是,

    夏王总算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他对张骞说,“如果在寡人之后,接任的夏君都能做到这样的事情,那在你看来,能否成为诸夏正统呢?”

    张骞对此,只恭敬从容的回道,“这不是我能预料的。”

    “还是请大王先生育那么多子嗣,并且规训他们不要遗忘今日的辛苦为好!”

    夏王哈哈大笑起来,“寡人子嗣之事,还是不要你操心了!”

    “……至于你所请求的事,寡人也不愿操心。”

    在回程的路上,

    赢了一局的夏王终于跟张骞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匈奴距离新夏,还是太远了。”

    “而且夏人亦重视农耕,不像引弓之民那样,会到处迁移。”

    “与其期待新夏出兵,你还不如再转回去,联络大月氏或者乌孙。”

    张骞听了他的话,

    虽然早有预料,却也忍不住失落起来。

    自己终究辜负了陛下,

    辜负了大汉!

    于是,他就在夜晚时,

    

第334章:汉使在新夏(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