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西周立国之初,便因为封地太过偏远,而和宗周、中原诸夏断了联系,消失在了戎山狄海之间。
    直到燕侯坤,也就是姬坤继位,才重新和老家建立通讯。
    而那个时候,齐桓公都已经称霸了!
    想来即使管仲多谋,也没有想到,会在齐国“九合诸侯,匡扶周室”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失踪几百年的老表探头出来。
    而晋国,
    得益于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虽然分封的位置较好,但周边也存在着骊戎、赤狄这样的势力。
    经过数百年的持续打击,这才成功将其打散、拆分、消灭。
    此前,西门豹到处抓的戎狄,基本上就是赤狄的残部,以及周边凭借着太行群山的遮掩,艰难存活至今的小部落。
    打击这些残存的蛮夷,扩大诸夏的势力范围,
    也是西门豹这等官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他日后政绩的一部分。
    至于理由?
    哼!
    我高贵的诸夏四处出击,打击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还需要理由吗?
    竟然刷新在诸夏门口,
    这就是蛮夷的原罪!
    蛮夷在诸夏生态位里,连人都不算,抓来可是当奴隶的!
    如果蛮夷突然讲究礼仪,找诸夏讲道理,要开战理由了,那这就不是一般的蛮夷了!
    必须重拳出击!
    “而白狄,就是这般的戎狄!”
    说到这里,西门豹脸色十分沉重。
    白狄之族,原本活动于雍州之北,在宗周附近。
    平王东迁之后,因秦国新立,一路征伐,而当时的晋国为了壮大实力,实行了“和戎”之策——
    周简王八年,也是晋厉公八年时,晋厉公命吕相为使致秦桓公,于《绝秦书》中说:“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
    由此,白狄从西至东,迁居到了太行群山的覆盖下,活动于晋、齐、燕三国之间。
    初时,白狄和晋国相处的还算融洽,并着实帮助晋国,夺取了临近的不少土地。
    但随着晋国为了争霸,获得合法宣称,便也逐渐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白狄中的后肥氏、鼓氏、仇由氏,随即为晋所灭,唯有鲜虞氏成功存活下来,并于周敬王十三年,晋定公五年时,建立了鲜虞中山国。
    听到这里,
    何博也着实点头,“学着诸夏建国了?这确实要重视起来!”
    蛮夷竟然不肯安心继续当两足禽兽,想要超进化变人了,
第四十四章:白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