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手边的筷子,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
黑暗中,她能感受到身边苏木微微前倾的身体,带着保护的姿态。
“应该是电路故障,梅雨季雨水大,线路容易受潮短路。”苏木的声音在黑暗中传来,带着安抚的力量,“别慌,我去拿蜡烛。之前就担心停电,特意在储物间备了应急的蜡烛和打火机,还有手电筒。”
他起身摸索着走出休息室,凭借对工作室布局的熟悉,避开桌椅的阻碍,很快从一楼的储物间找到了蜡烛、打火机和手电筒。
回到休息室时,他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三根白色的蜡烛、一个黄铜烛台和***电筒。
“幸好提前有准备。”他笑着说,将烛台放在桌上,点燃蜡烛。
橘黄色的烛光瞬间照亮了小小的休息室,跳动的火焰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光影,温柔而朦胧。
黄铜烛台的纹路在烛光下清晰可见,那是张师傅特意雕刻的缠枝莲纹,与房间里的传统元素相得益彰。
雨水敲窗的声响、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烛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格外静谧温馨的氛围。
崔姝摸索着找到手电筒,打开后将光线对准墙角,避免强光刺眼。
“这样倒像是回到了以前在乌镇的日子。”徐佳莹看着跳动的烛火,轻声感慨。
她想起刚认识苏木的时候,乌镇也下着这样的大雨,书店突然停电,苏木也是这样点燃蜡烛,两人坐在书架旁,静静地看书,窗外是雨声,屋内是烛火,时光温柔得不像话。
那时的书店还很小,书架上摆满了旧书,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清香,苏木给她读诗,声音低沉温柔,像窗外的雨声一样缠绵。
苏木闻言,心中一动,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诗集,那是他年轻时最喜欢的一本。
封面是浅灰色的,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微微卷边,却被保存得格外完好,书脊上用钢笔写着“海子诗集”四个字,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