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三十六章 青苗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评委们的提问,他们从容不迫地回答,详细介绍了“苏州记忆”项目的情况。

    “请问你们的项目如何平衡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商业盈利?”一位评委问道。

    徐佳莹回答:“我们始终坚持‘传承为先,盈利为辅’的理念。传承是项目的根基,我们通过‘青苗计划’培养传承人,通过抢救性记录保护濒危工艺。”

    “盈利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产品研发、传承人培训和工艺保护中,形成了‘传承-创新-盈利-再传承’的良性循环。”

    另一位评委问:“你们的文创产品走出国门后,如何让外国消费者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苏木回答:“我们在产品包装和宣传资料中,都配有详细的文化解读,用中英文介绍产品所采用的工艺历史和文化寓意。”

    “同时,我们还与国外的文化机构合作,举办传统工艺体验活动,让外国消费者亲身感受工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评委们对他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苏州记忆”项目的发展模式和成果表示认可。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评选,“苏州记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成为苏州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创项目。

    消息传来的那天,工作室里一片欢腾。

    王丽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所有人,大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有的学员甚至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邢梦洁抱着呆胶布,兴奋地跳了起来,呆胶布也似乎感受到了大家的喜悦,不停地摇着尾巴。

    徐佳莹看着身边的团队成员和手艺人,眼眶有些湿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也不是我们团队的荣誉,而是所有为苏州传统工艺传承付出努力的人的荣誉。”

    “感谢每一位手艺人的倾囊相授,感谢每一位学员的刻苦学习,感谢每一位游客的支持与喜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