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访,联合团队对苏州的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回到“古艺新境”,正式进入产品研发阶段。
“古艺新境”特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设计工作室,位于中院的西侧,房间宽敞明亮,窗外就是庭院里的玉兰树。
工作室里摆放着从各个手艺人那里收集来的工具、材料和半成品。
竹丝、丝线、木材、蓝印花布面料,墙上贴满了传统纹样的打印稿、产品设计草图和工艺流程图,浓郁的创作氛围让人一进来就忍不住投入其中。
团队的第一个研发目标,是打造“工艺融合”系列产品,将两种或多种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独特产品。
在第一次研发会议上,林梦柔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可以把缂丝和竹编结合,设计一款收纳篮。竹编做篮身,保证产品的实用性和透气性,适合存放衣物、零食、化妆品等日常用品。”
“缂丝做篮盖和提手,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文化内涵,让收纳篮不仅是工具,更是一件装饰品。”
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这个思路很好!”陈阳立刻响应,“竹编的质朴和缂丝的精致能形成很好的对比,而且两种工艺都是苏州的代表性非遗,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体现‘苏州记忆’的主题。”
赵磊也点头表示赞同:“从工艺落地的角度来看,竹编篮身的制作难度不大,周师傅和学员们已经能熟练掌握基础编织技法,缂丝部分有沈师傅和佳莹把关,技术上没有问题。”
“关键是要解决缂丝与竹编的衔接问题,还有成本控制,不能让产品定价太高,失去了日常用品的属性。”
徐佳莹补充道:“我觉得可以在篮盖的边缘做一圈竹制边框,把缂丝面料固定在边框上,这样既牢固又美观,提手可以做成可拆卸的,方便清洗。另外,缂丝的纹样可以设计得简约一些,减少制作时间,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