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竹编技艺记录下来,做成视频和图文资料,还想邀请您去‘古艺新境’做‘工艺大师课’的讲师,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学习竹编,您看可以吗?”
周师傅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笑容:“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这辈子就爱这竹编,要是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它,我就算没白干。”
接下来的几天,苏木和徐佳莹每天都来竹编作坊,跟着周师傅学习竹编基础。
徐佳莹学得很认真,从选竹、劈竹到编织,每一个步骤都反复练习,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放弃。
苏木则负责用相机和笔记本记录,拍下周师傅编织的每一个细节,写下竹编的技艺要点和周师傅的从业故事。
离开竹编作坊后,他们又拜访了做苏式灯彩的陈师傅。
陈师傅的灯彩作坊在山塘街的一条小巷里,他做的灯彩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有传统的宫灯、走马灯,还有创新的卡通造型灯。
陈师傅告诉他们,苏式灯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要经过扎架、糊纸、绘画、装饰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打磨。
“做灯彩最讲究的是扎架,”陈师傅一边演示扎架的过程,一边说,“架子要扎得稳固,还要对称,不然灯彩挂起来会歪歪扭扭的。糊纸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能把纸弄破,绘画的时候要色彩均匀,线条流畅。”
徐佳莹看着陈师傅手中的灯彩,心中有了一个想法:“陈师傅,我们能不能和您合作,开发一款‘苏州记忆’系列的灯彩?把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等元素融入灯彩设计中,让灯彩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美感。”
陈师傅很感兴趣:“这个想法不错!我之前也想过创新,但年纪大了,思路跟不上年轻人。你们要是愿意合作,我肯定全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苏木和徐佳莹陆续拜访了十几位手艺人,包括做核雕的王师傅、做宋锦的李师傅、做苏扇的张师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