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一十三章 晚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来宾客身上的正装礼服,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旗袍领口的玉簪。

    她今天的装扮花了整整一下午准备,浅青色真丝旗袍是找苏州观前街的老裁缝周师傅定制的,领口和袖口的回纹用细银线勾勒,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却让素雅的面料多了几分精致感。

    头发挽成低髻,插着姨婆传下来的白玉兰簪,簪头的玉兰花经过几十年摩挲,温润得像浸了水。

    耳坠没有选华丽的珠宝,而是戴了一对淡水珍珠耳钉,是之前联名扇面项目里,用剩下的珍珠边角料请银匠打磨的,珍珠虽小,却透着天然的莹润。

    苏木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递过来,语气带着安抚的宠溺:“别紧张,咱们不是来争什么风头的,就是来认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顺便为‘古艺新境’多对接些资源。”

    “你想想,一会儿聊起苏绣、缂丝,还有谁能比你更懂?你今天这么美,再加上你对传统工艺的专业认知,不管和谁聊,都能聊到点子上。”

    他今天穿了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面料挺括却不僵硬,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缂丝胸针。

    这是徐佳莹特意为他绣的,用浅灰色桑蚕丝线绣了简化的水波纹,边缘缀了两根细金线,远看像枚普通的金属胸针,凑近了才能看出丝线的纹理,既有传统韵味,又不显得突兀。

    两人刚走进宴会厅,就被一阵爽朗的笑声吸引。

    苏州文旅局的张局长端着香槟杯,正和几位企业家围在展台前聊天,展台上陈列着苏州非遗工艺的小件作品。

    有苏绣的书签、缂丝的扇面,还有制香用的老模具。

    看到苏木和徐佳莹,张局长立刻笑着举起酒杯打招呼:“苏先生,徐小姐,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的样片我上周特意抽时间看了,拍得太有味道了。”

    “沈师傅织缂丝时梭子在经线间穿梭的特写,赵姨研磨香粉时石臼与竹筛碰撞的声音,把咱们苏州传统工艺的‘魂’都拍出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