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一十二章 沙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每张照片下面都贴上小纸条,写着照片背后的故事,比如“沈师傅的织机已使用三十年,经轴上的每一根经线都由他亲手缠绕,每天开工前都会仔细检查,确保丝线无断裂”。

    他们还在院子中央摆了四张八仙桌,分别作为苏绣体验区、制香体验区、古琴演奏区和缂丝展示区。

    苏绣体验区铺上蓝色绒布,摆放着小绣绷、各色丝线、绣花针,制香体验区准备了研钵、竹筛、香粉、蜂蜜、榆树皮粉,分装在小瓷碗里。

    古琴演奏区留出足够空间,摆放好林师傅要来的古琴,缂丝展示区则预留出位置,让沈师傅展示缂丝面料和织机模型。

    “咱们再准备点伴手礼,”林晓雨提议,“把佳莹做的小香囊、周慧画的汉服设计明信片包装好,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送一份,让他们带着传统工艺的温度回去。”

    徐佳莹则忙着准备体验活动的材料。

    她从阁楼翻出积攒的碎布,剪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作为苏绣体验的布料;按照赵姨教的“双花合香”配方,提前准备好研磨好的桂花粉、茉莉粉、沉香粉,混合均匀后分装在小瓷瓶里。

    还特意提前练习了简单的“雏菊绣”针法,画好简易绣图,方便零基础的年轻人学习。

    姨婆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笑着说:“我去请李奶奶来帮忙做点心,她做的定胜糕、玫瑰酥最受欢迎,再给沈师傅、赵姨、林师傅打个电话,让他们来给年轻人讲讲手艺故事,人多热闹。”

    沙龙定在周六下午,消息通过陈教授的学生群、社区公告和木槿传媒的账号发布后,短短两天就有二十八个年轻人报名。

    其中有二十个是苏州本地高校的学生,还有八个是从上海、无锡、杭州特意赶来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最远的一个女生还特意提前一天来苏州,住在附近的民宿里。

    周六一早,天刚亮,众人就开始忙碌起来。

    徐佳莹穿着轻便的棉麻衫,在苏绣

第八百一十二章 沙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