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五十八章:功过不相抵,罢免王龁,秦王政的铁血手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於期、腾死,只剩下桓齮、杨端和。

    秦国倒也不是没有其余武将,只是和上面那八个人相比,都是泛泛之辈,没有领过十万人出征的经历。

    拜没有经验之人为主将的后果,燕国相腹用生命和燕国六十万大军做了反面典型——名将廉颇以十三万大败之。

    别说拜无名之人为将,就是拜王陵、王龁、杨端和、桓齮为主将,对面要是李牧、廉颇挂帅,嬴成蟜都不放心。

    因将星连续陨落,军心不稳的秦国,最好就是不打。

    只是打不打,却不是由一方说了算的。

    为此,少年跑了好几趟白起府邸。

    先前一直想要征战的人屠,今时观点倒是与少年大为一致,这不是一个开战的好时机。

    若非要战,人屠可以死而复生,以振军心。

    少年得到白起应允,心中的石头倒是放下了,只是仍有几分不甘心。

    藏了白起这么多年,放出去就为了保一个平安?

    四大战将之下,小有名气的王翦劝少年不用太焦虑。

    秦国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

    四关天险在,秦国自保绰绰有余,上一次廉颇引五国联军来了也没有鸟用啊。

    少年原本也是这么想的,认定秦国立于不败之地。

    蒙骜的死、蒙毅的死、蒙恬的断臂、樊於期的死、腾的死、乃至最近死在其手的庞煖。

    这些与前世历史书上不相同的变化让少年知道,自己不是身在历史,自己是身在真实世界。

    连历史都可变,看似牢不可破的关隘有什么不可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坚是不可摧的。

    若是不把白起这个大杀器放出来,那秦国军方当下绝不能再出事。

    确切的说。

    王陵、王龁绝对不能有事,杨端和、桓齮不能有事。

    少年给老将王陵、王龁都递上拜帖,希望这一次不会吃到上次吃撑的闭门羹。

    两个老将都没有回帖。

    就在少年耐心等待,想要递上第二份拜帖的时候。

    断臂蒙恬遣人送信,告知给少年一个当下算是秘密的消息。

    昨夜,老将王龁被罢免了。

    蒙恬请长安君劝说王上,收回成命。

    少年头疼。

    老将王龁攻破相邦府,身具平叛大功。他那激进的兄长刚封赏完没几天,怎么就罢免了呢?怎么能罢免了呢?

    平叛大功臣老将王龁被罢免。

    这消息传出去,武将人人自危,军心还能要吗?嬴政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

    昨夜。

    虎熊坊。

    夜色如墨,咸阳城的街道上只有零星的火把在风中摇曳,死于内乱的卫卒名额还没有填补上。

    老将王龁的府邸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王龁从浅睡中惊醒,老友蒙骜的死和最近频发的乱子让他难以安眠。

    年近七旬的他动作依然敏捷,麻利披上外袍,大步走向门口。

    打开门,月光下,他花白的胡须和脸上的皱纹显得格外深刻。那双微眯的老眼射着寒光,透着久经沙场的锐利。

    “何事如此慌张?”王龁沉声问道。

    一名亲兵单膝跪在地上,声音哽咽:

    “将军,公子他,他被王上处死了!”

    “什么?!”王龁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扶住了门框才没有倒下。

    王家只有一个公子,王掩。

    王掩是王龁唯一的孙子,也是王家最后的血脉。

    自从儿子战死沙场后,王龁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聪慧懂事的孙子身上。

    这些日子,王龁因为动乱,因为老友的死而心力憔悴,直到今日临睡前才想到好久没看到孙子了,遂派亲兵去正门找。

    “怎么回事?快说!”王龁的声音如同寒冬里的北风,冷得刺骨。

    亲兵颤抖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动乱那夜,秦王政要领军出宫。

    王掩作为正门司马,担心秦王政安危,坚持要秦王政留在王宫,不开正门。

    秦王政大怒,以违抗王令为由,当场将王掩处死。

    “竖子!”王龁一拳砸在门框上,木屑四溅。

    他的眼睛瞬间充血,如同一头被激怒的老虎:

    “备马!乃公要进宫!”

    “将军!

第两百五十八章:功过不相抵,罢免王龁,秦王政的铁血手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