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钱币中金银的含量比例。这些刻有皇帝头像的硬币,价值稳定,被广泛用于与邻国的贸易,最终帮助洛泰尔帝国建立了对邻国的影响力。
然而,吉尔斯王朝末期,为缓解财政危机,皇帝下令“重新铸币”,降低钱币的金银含量,这也成为王朝灭亡的诱因之一。
所谓“重新铸币”,举个例子:若此前发行的金币含金量接近100%,重新铸币后,将含金量降至50%,这样一来,原本铸造1枚金币的黄金,就能铸造2枚——多出来的1枚,直接归入皇室金库。表面上看,发行的货币越多,皇室财富就越多。
但这有一个前提:必须让“含金量50%的新金币”与“含金量100%的旧金币”按同等价值流通,否则便无利润可言。
为实现这一点,推行重新铸币的皇帝会向全国施压,要求民众认可新金币的面值。可若皇帝权力衰弱,这种施压便会失效——吉尔斯王朝末期便是如此。随着财政日益紧张,钱币含金量一降再降,最终失去民众信任,不再被视为“合法货币”,皇室也彻底失去了资金来源。
后来的王朝也重蹈覆辙:初期发行的硬币规格严格,末期为挽救财政,再次推行“重新铸币”,最终同样因失去信任而失败。
直到红衣主教皇帝建立邦古达特帝国,才重新发行了与洛泰尔帝国硬币成分相同的新货币,即“帝国硬币”。它分为四种:大金币、小金币、大银币、小银币,兑换比例为1枚大金币=4枚小金币=4枚大银币=40枚小银币。
这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据闻,一名木匠按合同工作三天,包三餐、住宿,每晚还能获得一杯啤酒,报酬仅为1枚小金币。
若换算成前世的货币,因物价体系与社会环境差异过大,根本无法精准换算——毕竟,不同时代的劳动风险与生命价值,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这样的物价水平只是近几十年的情况。近来,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强迫民众使用含金量极低的“劳尔金币”与“阿基卡尔银币”,导致成色足的“帝国硬币”价值飙升。如今,一名普通工匠想赚取1枚帝国小金币,可能需要工作两周。
换句话说,200万枚帝国金币与200万枚帝国银币,对当前的帝国而言,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
但这笔钱,仍远不足以偿还帝国累积的债务。
即便如此,有了这笔资金,我们至少能支撑着渡过这场内战。
商人的每一笔投入,都要求回报。
沃德伯爵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暂时忽略潜在风险。
“就这样定了,我们需要这笔钱。”
当然,我们也不会无条件接受——平等合作,才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
“走吧,我们回到觐见厅,重新开始谈判。”
这一次,不再是单方面的施压,而是平等的博弈。或许,这才是与金羊公司打交道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