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暗中操控联盟的经济与军事决策。
“希莱尔·费切纳与金羊公司,若真的偷走了前皇的私人财产,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哪怕牺牲部分帝国威望,我们也必须将其抓获。”我语气坚定,表明态度。
“但陛下,我们真的能信任这些证据吗?”瓦伦公爵提出质疑,“传闻金羊公司的间谍早已潜入帝国各地,行事极为隐秘,怎会轻易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
他的质疑很有道理——若希莱尔·费切纳真的精心策划了财产盗窃,理应销毁所有证据,而非留下文件痕迹。
“你说得没错,我也对‘证据未被掩盖’这一点存疑。”我坦诚道,“目前有两种可能:一是真凶另有其人,故意留下线索将罪名嫁祸给金羊公司;二是希莱尔·费切纳故意留下证据,或许有其他目的。”
“为了验证这两种可能性,我计划对希莱尔·费切纳发布全国通缉令。”
若属于第一种情况,真凶或许会无视通缉令,继续隐藏;若属于第二种情况,希莱尔·费切纳很可能会主动做出回应——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发布通缉令?”新晋拉米特侯爵的法比奥皱起眉头,提出担忧,“蒂纳贝联盟本就是帝国的敌对势力,希莱尔·费切纳大概率藏身于联盟境内,即便发布通缉令,对方也未必会理会,这能起到作用吗?”
他的顾虑不无道理——帝国与蒂纳贝联盟处于敌对状态,通缉令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我明白你的担忧,但目前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了。”我无奈地说道,“若先平定内战,再集中兵力摧毁蒂纳贝联盟,希莱尔·费切纳也很可能乘船逃往其他大陆,届时我们更难将其抓获。”
若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或许能通过海上封锁阻止她逃跑,但现实是,前礼部尚书长期掌控帝国海岸线,即便有一支名义上的海军,实力也极为薄弱,能否对抗金羊公司的庞大商船队,仍是未知数。
“可若以蒂纳贝联盟为目标发动进攻,即便能造成损失,也只会让金羊公司彻底与帝国为敌,得不偿失。”瓦伦公爵从军事角度补充道。
“您说得对,但我们的敌人是蒂纳贝联盟,而非金羊公司。”我纠正道,“金羊公司推动蒂纳贝独立,本质是厌恶前礼部尚书的压迫,而非针对帝国本身;他们与前首相、前礼部尚书为敌,未必不能成为我们的潜在盟友。”
当然,我曾暗中干预过金羊公司的部分贸易活动,不确定希莱尔·费切纳是否对此心存不满,但至少从利益角度看,双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我忽然陷入沉思:若希莱尔·费切纳是故意留下证据,会不会是早在多年前,就预料到我会与前首相、前礼部尚书爆发冲突,提前留下“合作的筹码”?可那时我尚未出生,普通人怎会有如此长远的眼光……或许,她真的不是普通人。
“陛下?”见我许久未说话,努巴尔伯爵轻声提醒。
“抱歉,刚才走神了。”我回过神,继续说道,“我的具体计划是:在发布通缉令的同时,向金羊公司传递‘妥协信号’——偷窃前皇私人财产虽是重罪,但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我可以考虑减轻处罚,甚至赦免部分罪责。”
“陛下是想让金羊公司投靠帝国?”法比奥立刻察觉到我的意图,语气中带着警惕,“他们是极其危险的对手,即便表面归顺,也很可能在暗中瓦解帝国统治,从内部将我们撕裂。”
法比奥曾实地调查过金羊公司的势力,深知其手段狠辣,因此极力反对与之为伍。
“你的担忧很有道理,金羊公司确实危险,不宜过度信任。”我认同地点点头,“但与其让他们作为敌人肆意妄为,不如将其纳入掌控,时刻保持警惕——这是目前最优的选择。若我们花费数十年时间建设海军,或许能在海上与其抗衡,但帝国当下内忧外患,根本没有时间等待。”
“陛下,您是想借助金羊公司的力量,夺取前阿基卡尔公爵掌控的海军?”瓦伦公爵瞬间领会了我的深层意图。
他的猜测很准确——前阿基卡尔公爵的残余势力一旦集结,必然会接管其掌控的海军。这支海军虽实力不强,但对目前毫无海上力量的我们而言,仍是巨大威胁;即便我们在陆地上击败前阿基卡尔公爵的军队,也未必能顺利收编海军,最坏的情况是他们沦为海盗,破坏帝国的海上贸易。
而金羊公司作为长期从事海上贸易的势力,不仅拥有对抗海盗的丰富经验,还掌控着部分原隶属于蒂纳贝联盟的战舰——据调查,蒂纳贝联盟独立后获得的战舰数量远超正常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实际归金羊公司所有。
“除此之外,金羊公司还能解决我们当前的一大困境——军力不足。”我补充道,“我们虽能招募士兵,却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而根据情报,金羊公司长期向中大陆输出雇佣兵与武器,若能从他们手中购买武器,便能缓解军备短缺的问题。”
海事政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