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离开帝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视线,不敢再看她的眼睛——想起之前在塔楼里,不小心因为薇拉的反应露出慌张神色,又或是用魔法熔化铁栏杆时,因为兴奋而难掩情绪,我才意识到,自己越来越粗心了。

    这些反应,都是受生理年龄(十岁)影响,下意识做出的,可越是这样,就越容易暴露破绽。以后在贵族面前,必须更加小心,不能再这么随心所欲地流露情绪。

    “对了,我有个疑问——这里明明是陛下的直辖领地,为什么要叫‘皮尔迪郡’呢?”

    马车在碎石路上缓缓行驶,轻微的颠簸让气氛变得格外放松,罗莎莉亚突然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些贵族们绝对想不到,被他们视作“愚蠢”的皇帝,竟然能解答这种涉及帝国历史与领地命名的问题。

    “因为邦古达特帝国,是‘继承’了洛萨帝国的领土与部分制度啊。”我耐心解释道。

    “比如在洛萨帝国时期,马尔多萨家族就统治着现在的马尔多萨公国,领地名称与家族姓氏是一致的。”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世界,若是某个贵族家族灭亡,或是因为叛乱被剥夺领地,这片土地就会被重新分封给其他贵族,领地名称也会随之更改——这种与家族绑定的领地名称,被称作“领号”。

    “邦古达特帝国建立后,决定延续洛萨帝国时期的领地划分与所有权,只是将部分领地重新分封给了开国功臣。”

    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新分封的贵族,姓氏与原本的领地名称并不一致。打个通俗的比方,就像这片“马尔多萨公国”,现在的领主可能姓“阿莱曼”,头衔却是“马尔多萨侯爵”——姓氏与领号完全不同。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没人能说清:有人说是为了“复辟洛萨文化”,也有人说只是开国皇帝觉得“重新制定领地名称太麻烦”,干脆沿用旧称。

    “所以,除了少数例外,那些‘头衔与姓氏一致’的贵族,都是从洛萨帝国时期就一直统治着这片土地的家族,传承了好几代。”

    “那‘例外’是指什么呢?”罗莎莉亚好奇地追问,眼神里满是求知欲。

    “最典型的例外,就是皇室成员被分封领地的时候。按照惯例,皇室成员分封到某地后,会将领地名称作为自己的‘新姓氏’,以此彰显身份。”

    我举了个例子:瓦伦公爵与多兹兰侯爵,是第三任皇帝查理一世第四子与第五子的后裔;而阿基卡尔公爵与拉乌尔公爵,则是第五任皇帝查理二世第三子与第四子的后裔——这一点,在贵族圈子里是公认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皇室血统,这些贵族的姓氏前,都会加上“范”(Van)这个前缀,这是皇室分支的标志性象征。

    “自从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以来,也有过几次领地重组,或是新设立贵族头衔的情况,但大多还是沿用旧制……这些细节知道就好,不用深究。”我话锋一转,回到最初的问题,“总之,皮尔迪郡在洛萨帝国时期,是由皮尔迪伯爵统治的,所以一直沿用‘皮尔迪’这个名称。更何况这里是帝都所在地,‘皮尔迪郡’这个领号,也算是代代相传的传统了。”

    帝国的继承法规定,只有长子能继承皇位,次子及其他子嗣则会被分封领地,成为贵族。可“皮尔迪伯爵”这个头衔,却没有分封给任何皇室子嗣,反而随着皇位传承了八代,一直由皇帝直接管辖——这也是皮尔迪郡作为“直辖领地”的特殊之处。

    “原来是这样……”罗莎莉亚恍然大悟,又笑着说,“不过我好像从没听过‘查隆杰’这个领地名称——我们家族的姓氏是查隆杰·克鲁维尔,按理说,应该有对应的领地才对。”

    啊,差点忘了,罗莎莉亚的家族,是贝尔贝王国的查隆杰·克鲁维尔家族,姓氏由两部分组成。

    “‘查隆杰’这个名称,对应的领地其实早就没有了。”我解释道,“因为你们家族,在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之前,就已经以‘查隆杰家族’自称了——大概是当年洛萨帝国末期,皇室内部争夺继承权,你们家族的先祖为了避开纷争,主动脱离了皇室,迁徙到了现在贝尔贝王国的境内,之后才逐渐发展壮大。”

    罗莎莉亚的家族,其实是洛萨帝国开国皇帝(被称作“枢机皇帝”)第四子的后裔;而“查隆杰·克鲁维尔”中的“克鲁维尔”,则是后来加上的——“克鲁维尔”是贝尔贝王国首都“克鲁里亚”的方言变体,字面意思是“来自克鲁里亚的查隆杰家族”,相当于在姓氏中加入了家族定居地的名称,也标志着家族正式在贝尔贝王国扎根。

    这就是典型的“分家势力超过本家”——当年主动脱离皇室的小分支,如今成了贝尔贝王国的名门望族;而留在洛萨帝国(后来的邦古达特帝国)的皇室本家,却日渐衰落。

    嘛,说起来,我所在的皇室分支,其实也差不多——我们原本是加尔德家族的分家,后来才因为机缘巧合,继承了皇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