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已经被痛出的冷汗给打湿了。
    “说吧,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刘瑾看着徐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徐溥面色绝望,自知落到了刘瑾的手中,已经是活不成了。
    只求在死之前,少受几分痛苦。
    徐溥没有丝毫犹豫,就将于慎的老底,掀了个干净。
    “于慎,于慎是杨通的姻亲,杨通在边镇走私军火,就是于慎在背后支持的。”
    “每次杨通要什么,就会通过于慎向兵部和户部传达。”
    “除了于慎之外,还有贺松,还有熊睿谦,还有……这些人,都参与了兵变!都参与了兵变!”
    徐溥一口气交代了很多人名,但徐溥到这个时候了,都还留着一个心眼。
    被徐溥供出的这些人里面,除了于慎之外,没有一个江南人。
    大部分都是北方人,还有一些是来自西南和两广地区的人。
    像徐溥这样的资深政客,哪怕是到了穷途末路了,都还在为自己身后的势力,排除异己,打击政治对手。
    刘瑾将这些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后,又问道:“那你们兵变的具体行动呢?快说!”
    徐溥真的是快要被刘瑾给问疯了,冤枉得都快流出眼泪来了。
    天地良心,他们文官真的没有参与这次的兵变啊!
    兵变!兵变!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杨通这些武将们发动的,只有他们这些武将手里才有兵啊!
    他们文官发动的叫政变,他们哪里能指挥得动这么多兵马啊!
    就像刘大夏说的那样,他们文官再怎么不择手段。
    也不可能参与这场,明显是要将他们这些文官们,也一起赶尽杀绝的兵变啊!
    自己对着自己的脑袋下手吗?
    这根本说不通啊!
    但现在更说不通的是,要如何跟刘瑾解释这次杨魁袭击朱祐樘的大营,他们文官真的没有参与。
    他们最多只是参与了前期的走私军火,和贪墨粮饷。
    而等到他们随朱祐樘亲征之后,这件事就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了。
    刘瑾不去逼问杨通,反而一直追问他和刘大夏。
    刘瑾他这就是故意的!
    他是在公报私仇!
    “兵变的具体细节就是,就是杨魁率领宣府军……”
    没有办法,徐溥只能当场现编一个。
    但很快就被刘瑾识破,惹得刘瑾连连冷笑。
    “徐大人这说的行动漏洞百出,根本牛头不对马嘴,乱说一通!”
    “看来,徐大人还是不肯说实话啊。”
    “继续动刑!”
    “是,厂督大人!”
    站在两边的东厂番子,重新将楔子钉入徐溥的脑箍中,疼的他哭天喊地。
    “啊啊啊啊啊!!!好疼啊!!!”
    “不要啊!拿出去!拿出去啊!!”
    “杀了我吧!现在就杀了我吧!”
    “我已经把我知道的都招了!杀了我吧!”
    “……”
    徐溥的惨叫,在牢房里回荡。
    听得刘大夏毛骨悚然,两股战战。
    当然,刘瑾也没有打算放过刘大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