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人员,都没有机会接近柴房。
    “放火的另有其人。”
    啊这……李明嘴角抽搐。
    绕了一大圈,敢情是为了证明或者证伪我的推理啊?
    “嗯,也是。这样做也没毛病,比较严谨。”李明鼓励地拍拍小老弟的肩膀。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李明的推理说破天也只是有理无据的瞎猜而已。
    如果把这当成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乃至于当做办案的指导方针,最终耽误了案情审理,那真这辈子就有了。
    别看狄仁杰平时一口一个“明哥陛下”,真到办正事儿的时候,他不会把皇帝放的屁奉为圭臬。
    实事求是,是李明最欣赏狄仁杰的特质。
    “那么,你说的那个‘另有其人’的其人是谁?”
    回到正题,李明追问道:
    “在那个时间点,靠近柴房的如果不是宫人卫士,也不是大臣,那又会是谁?”
    李明追问道:
    “你又是如何调查发现,那个人和百济国有关的?”
    狄仁杰掏出了一迭厚厚的文本。
    “陛下的推理完全没有问题,衙门里的下人并没有出现内鬼,大臣当时都集中在宴会厅,也暂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只是,根据衙门的出入记录,当晚在国务衙门的,并不只有这些人。”
    李明朝那文本瞟了一眼,发现那是一套名册。
    记录人员出入国务衙门各区块情况的名册。
    李明的治国治官思路,是“外松内紧”——表面上宽松随和,没什么皇帝架子。
    实际上军人政治、特务政治、威权政治,一个都不少,只是都在暗处,不容易被第一时间察觉而已。
    而这种特质,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了国务衙门的守卫系统之中——
    名义上,门禁只有一个看门大爷,对进出衙门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
    但事实上,外来人员可以活动的区域是受限的,各区块都有暗哨分布。对于逾越限制区域的外人,即刻制止。
    御厨所在的尚食局更是如此。
    不但闲杂人等绝对不能靠近,就算非闲杂人等,穿越“厨房”、“走廊”、“柴房”等不同区块时,都有专门的暗哨在暗中观察、记录。
    他们和明哨一起,为帝国的核心编织了一张不打扰、但又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而现在,这道网又案件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根据记录,除了宫人和大臣以外,还有其他人获准接近——或者说,获准路过尚食局及周边的走廊。”
    狄仁杰道。
    李明眉毛一挑:“谁?”
    “其他人员。”狄仁杰道。
    “譬如当时退场的伶人,便是获准暂时经过尚食局那条走廊的人员。”
    李明:“是伶人?不,他们和百济并无关系……”
    狄仁杰:“……陛下,我只是拿他们打个比方。
    “除了伶人以外,在那个时间段,还有一人通过了那条走廊。”
    “谁?”
    “杀鸡的帮厨!”
    “鸡?”
    李明的舌尖一下子就涌出了水煮鸡胸肉特有的那股粗纤维触感。
    专杀百济国乌骨鸡的帮厨??
    “大宴当日,百济乌骨鸡都是先杀的。为陛下和群臣置备食宴,不论成品最终滋味如何,但原材料一定得是最新鲜的。”
    狄仁杰不动声色地黑了一嘴明氏减脂增肌餐,继续推理道:
    “但在尚食局的厨房杀鸡,万一闹得鸡飞狗跳,会严重影响厨师出菜。
    “所以一般由帮厨在庭院处理完生肉,立刻端给厨师。
    “而根据尚食局的内部规程……”
    狄仁杰又从怀中掏出了第二本厚册子——上面赫然写着《国务衙门后勤管理办法》——哗啦啦翻了起来。
    “根据规章制度,帮厨在不少于两名守卫的见证下,处理好鸡以后,由帮厨本人经过特定线路,将肉送到后厨,守卫陪同。
    “此举是为了堵住任何一方往鸡肉里添加毒药的漏洞。让帮厨送鸡、守卫护送,也是为了让两个部门的人互相监督,杜绝单一部门被渗透的隐患。”
    狄仁杰道:
    “而且,那条送肉的路线,恰好经过柴房通往尚食局后门的那条走廊。
    “在混乱的时候,他有充足的时间隐入柴房的阴影,布置烧火的小机关。
    “更重要的是。”
    狄仁杰咽了口水,继续说道。
    “根据记录,除了那个百济的帮厨以外,没有其他人在那个时间段接近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