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宫中自然得以身作则。
    总不能让老百姓用着廉价的燃煤,而自己却偷偷享用特供的木炭吧。
    “煤炭有一个特点,就是燃点高……呃,简单地说,就是比木柴和木炭都更难以点燃。
    “那个纵火者想必是并不知道这一点,导致引火材料的火力不够旺,柴房没有烧起来。”
    李明看着二人,道:
    “我的卫士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甚至可以推而广之,任何一位在大明疆域内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以至于功亏一篑。”
    他的语气多少带着些许欣慰。
    还好还好,大内要害部门还没有被敌人渗透变质,还是靠得住的。
    不幸中的万幸。
    暗杀者甚至都可能不是来自大明的。
    连煤炭的常识都不知道,确实国民性存疑。
    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李明更有理由感到欣慰。
    因为这说明,幕后黑手没法在大明内部,找到哪怕一个愿意对至贤至圣皇帝陛下下杀手的国民。
    这就进一步证明,本陛下在国内还是很得人心,统治十分牢固的嘛!
    “如此一来,嫌疑人的范围就能够进一步缩小了。”
    李明最后总结道。
    嗯嗯嗯……狄仁杰和尉迟循毓听得直点头,一脸期待地看着明哥。
    明哥陛下看着他俩。
    “你们干嘛?”
    “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呸呸呸!”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
    “什么事情都要我查,那还要你们干什么?
    “案子狄仁杰去办,我的事情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内政上面。”
    狄仁杰整个人一激灵,唯唯诺诺道:
    “谨遵谕旨!”
    “……”李明也懒得纠正他了,又吩咐尉迟循毓道:
    “综合现有的证据,不能排除幕后真凶来自国外的可能性。
    “对外的情报工作属于你的职权范围,相关事宜由狄仁杰与你协调。”
    一听自己也能掺一脚,尉迟循毓顿时来劲儿了:
    “遵令!”
    事情吩咐完毕,李明向两位小伙伴挥挥手:
    “时候不早了,你们先退下休息去吧。”
    “遵令。”
    尉迟循毓和狄仁杰一齐告退。
    李明轻出一口浊气。
    开国皇帝如何处理功臣,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其中又以李明为最。
    以前都是同学、是哥们儿,现在成了君臣。
    这关系该怎么处理?
    一切按规章来吧,会被认为没有人情味,翻脸不认人,“明哥你变了”。
    纵容他们吧,以后迟早惹出祸事来,为害天下。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互相竞争,我居间调停。
    “这样既能保持和谐友爱的君臣关系,又能让他们时刻保持紧绷,不至于松弛下来。”
    李明在心中暗暗定下了规划。
    玩平衡,他可太会了。
    通过这起“蛇头蛇尾”的国务衙门纵火案,正好可以起到平衡狄仁杰与尉迟循毓、对内和对外情报机构的作用。
    至于纵火案本身,李明倒不是十分在意。
    乍看之下,这是一起妄图把皇帝大臣一勺烩的政治暗杀,称得上是“帝都不祥事件”。
    敌在国务衙门!
    但是只要研究细节,不难发现,自己身周的铜墙铁壁还是很牢固的。
    敌人即使藏在黑暗之中,射出的暗箭也没法伤到自己。
    大明虽大,但是可供敌人利用的空隙并不多。
    证明自己对基层的组织和掌控力还是合格的。
    可是话说回来,到底是谁、是哪方势力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来唐州挑衅至贤至圣的权威?
    甚至还妄想团灭整个大明、整个天下的统治集团?
    虽然行为愚不可及,但是其用意之险恶,其心可诛!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是嫌我提不动刀了还是不敢杀人了?
    简直是……
    “唉……就看狄仁杰的了。”
    李明摁住自己撸胳膊往上冲的冲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是皇帝了,不可拘泥于细节。
    他要治国。
    “财政、防灾、赈济、发展……都是烦心事。”
    李明默念着满满当当的日程,忽然灵光乍现。
    “对了!我怎么忘了呢,还有一块血包没有动用!
    “正好可以把阿兕子一起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