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真正对手,从始至终都是李世民。
    长安的某些人不要太给自己加戏了,他们对李明来说真的不重要。
    这场仗明面上打的是嫡庶继承权。
    其实争的是天下人心。
    人心有爱有惧,而一位君主让百姓爱戴,让宵小畏惧,这样才称得上健全。
    在民心爱戴方面,李明已经赢得不能再赢了。
    但是在震慑诸方势力方面,李明觉得自己还有所不足——
    天策上将李世民余威尚在。
    不将这座大山扳倒、踩在脚下,总有人会对他心里不服。
    这对李明下一步的施政改革,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必须得拿李世民立威,当着全天下的面,在正面战场上将天策上将击败。
    哪怕对方是自己的老爹。
    这就是政治,无关亲情。
    “呼……”
    李明三心二意地瞅着列队“目送”他们的唐军战舰,提了提身上的袍子。
    “无趣。”
    便直起身子,离开甲板,沉默地钻进了船舱。
    薛万彻挠了挠头。
    “陛下怎么好像突然消沉了下去?”
    契苾何力实在不想搭理蠢到冒泡的老伙计,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你和令堂刀刃相向,你难道会心情愉快吗?”
    薛万彻不假思索地说道:
    “首先,我会和我爹刀刃相向。”
    契苾何力张了张嘴,竟不知该怎么回答。
    …………
    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
    一支部队正在密集的树林中穿梭,有序地向东撤退。
    兵士们虽然形容消瘦,但是精神面貌尚可,队列秩序也保持得很好。
    几乎看不出这是一支被唐军打得狼狈逃出营帐、向山里溃逃的败军。
    “停,原地休整!”
    侯君集发号施令。
    以他为中心,林中各处接连鸣金。
    分散在山中的各部队就像一支舰队,井然有序地停下了。
    明军主帅李靖吩咐道:
    “统计各部情况。”
    反馈很快递交上来。
    李靖读着纸面报告,眉头一动。
    各部建制尚在,人员损失也不大,可以判断出几乎没有溜号开小差的现象。
    换句话说,只要重新整编,做好补给和休整,手下的这支大军很快就能再次投入战斗了。
    明军通过了这场极限压力测试。
    “不愧是陛下带出来的军队啊,吃了败仗、后撤遇袭、退入深山,居然也能维持编制不散……”
    饶是领兵比吃饭还多的李靖,在完全体验了明军的潜力以后,也不禁咋舌称奇。
    在连续迭加了上述三重debuff后,仍然能维持相当的士气和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别说前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
    李世民陛下的亲卫百骑,大概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吧。
    “明军将士都是踊跃参军的义务兵,不是为钱当兵的募兵,或是随便抓来的壮丁。
    “关陇良家子,也不过如此吧。”
    李道宗深深地感叹道。
    将遇良兵,真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将军不但可以实践各种风骚战术,还有着极高的容错性,不怕玩脱。
    明军简直是指挥官们的梦中情兵。
    而能为将帅们提供一切条件、让他们能不受约束地大展拳脚的大明,自然也是他们的梦中情国了。
    “为了这样的大明,我们也必须打赢这场仗!”
    侯君集振臂一呼。
    “愿誓死效忠陛下!”士兵们齐声呼喝。
    效忠的不是直接给他们发钱、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别将领,而是千里之外的陛下。
    让最基层的士兵也能准确地定位太阳升起的方向,别弄错了还不完的恩情该向谁偿还,这就是普及教育的好处。
    “你们要是有这份忠心,那就给我好好休整,以待来日再战。”
    李靖指了指前方。
    “河北快要到了。”
    树林的前方,豁然开朗。
    华北平原就像一副画卷,在大明众将士的面前徐徐展开。
    太行山,已经被明军甩到了身后。
    …………
    “诸位辛苦了。”
    一行人刚翻下山,几位熟人就风风火火地迎了上来。
    是老尚书萧瑀,以及河北地头蛇崔民干、崔挹等一行人,由韦待价亲自带头。
    “几位怎么都来了?”李靖等诸将十分诧异。
    韦待价道:
    “李明陛下亲自下达了命令,几位是为我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一定要好好招待你们!
    “崭新的客房已经修好了,请各位入住!”
    小年轻薛仁贵闷头抱了抱
第358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