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2章 兵败就如山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了吗?”

    “殿个屁,逃了逃了!”薛仁贵指了指后面。

    苏定方循着指示望去,嘴角一抽。

    己方撤退的队伍失去了阵型,乱哄哄的像滚雪球一样。

    没办法,不是明军太草台,而是敌方太变态。

    天策上将亲率整个唐军主力压上来,连李靖都要抖三抖,更何况这支前哨部队。

    一开始,明军的撤退还是秩序井然的,谁打头、谁居中、谁殿后,分工明确。

    但是被唐军骑兵几波冲锋分割以后,阵型就彻底乱了。

    而明军以寡敌众鏖战了一整天,全靠心里绷着的一根弦强撑着。

    后撤的命令一发出,紧绷的弦一放松,立刻就顶不住了。

    防线土崩瓦解,士兵开始溃散,无序地向后奔逃。

    败逃如窜稀,一个将领最害怕出现的情况,眼看就要发生了。

    “这可不行,擂鼓,吹号,整顿队列!……”

    苏定方当机立断,像打快板似的下了一连命令。

    传令兵也和磕了药似的,疯狂地吹着鼓号,直接下到队列,务必将命令带到每一个士兵。

    也亏得明军的将领和士兵的能力都很在线,几乎溃散成散沙的部队,居然被重新捏合了起来,恢复了部分秩序。

    当然,要让他们完全恢复队列,按功能拆分成斥候、前军、中军、殿军什么的,那属实强人所难了。

    一行人只能勉强排成还算马马虎虎的行军队列,沿着汾河谷地,向自家本阵飞奔。

    “唉我去累死我了……”

    苏定方快虚脱了,干渴得嗓子像要冒火了。

    薛仁贵更是疲惫至极,说都不想话了。

    士兵们同样如此,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机械木讷地跟着前面的人向前行军。

    经过整整一天、跌宕起伏的战斗,这支部队身心俱疲。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本营的方向终于来人了。

    但来的不是企盼已久的援军,而是一个传令兵。

    “本阵就来了你一个?”

    苏定方、薛仁贵,以及其他将士们的脸色非常难看。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熬夜肝完了项目,结果老板微信发来的不是红包,而是“小苏啊,你这PPT还得再改改”。

    谁的心情都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而这位本阵来的信使,就承担了这个人肉“微信”的角色。

    手机不用担心自己被砸,可是信使担心。

    看着面容不善的战友们,这位老哥支支吾吾地说着:

    “李靖大总管有令,请向太行山方向避难……这是为了各位的生命安全考虑的。”

    他福至心灵,贴心地替大总管增加了一条“我也是为了你们好”的免责声明,同时隐去了“本阵的营门已关,不许败军进入”这条无关痛痒的“细节”。

    “嗯,逃向太行山?”

    苏、薛二人同时一愣,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大道的东方。

    太阳渐渐西沉,给太行山披上了一层隐形的头蓬。

    此时的山林已经彻底隐入了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

    论逃命,那里是绝佳的地点。

    搜山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大,性价比太低,只要逃进山里,唐军多半会放过他们。

    但是……

    “一旦上了山,就很难收拢部队了,恐怕赶不上接下去的作战……”

    对于两位将领的疑问,忠心耿耿的信使连连拍胸脯保证:

    “将军不必多虑,李卫公自有应对之法。”

    算是蒙混过去了。

    对于领导的关心,两位属下自然是感激涕零,一定遵照执行。

    “只是有一个问题。”苏定方面露难色。

    信使一怔:

    “什么问题?”

    薛仁贵反问:

    “中国有句古话,你听说过吗?”

    信使:“什么古话?”

    哼哈二将异口同声:

    “覆水难收。”

    信使:“……”

    …………

    得到了“向山里避难”的命令是一回事,能否执行是另一回事。

    要让一支被几万人追着撵的溃军,进行九十度大转弯,一头栽进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山里。

    就算组织度强如明军,也只能恕难遵命了。

    战士们满脑子只想着回到本阵,好好地睡上一觉,倦意甚至盖过了饥渴。

    整支部队就像一辆刹车盘磨光了的老爷泥头车,积累了巨大的惯性势能,一头创向了明军的大本营。

    而大本营的守卫刚刚关紧了营门,严阵以待,警戒着随时可能来袭的敌军。

    然后,他们就看见了吊诡的一幕——

    己方友军正在向本阵奔逃,而唐军的大部队不紧不慢地跟在他们后面。

    这场景,就像牧羊人在驱赶羊群一般。

    怎么办?

    “当然是快开门啊蠢货!”守门官急吼

第352章 兵败就如山倒-->>(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