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77章 番外一 叔嫂:叛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氏姐妹的下场,她已经够享福了,难不成,还要本侯恩宠。

    做梦。

    本侯岂会。

    自然,我待鲁阳冷淡不是因了姓氏的缘故,早说了,除了她,旁人在我眼里不过都是些庸脂俗粉。

    俗。

    俗不可耐。

    鲁阳也一样。

    她想尽法子取悦我,成日里用心妆扮,为我做羹汤,温酒,煮茶,想尽一切能亲手为我做的事。

    费这些没用的力气。

    鲁阳偷着拭泪,说我心硬。

    硬便硬。

    娶个自己不爱的人,到底有什么趣儿。

    一点儿乐趣也无。

    这日复一日的坚守,我思念愈甚,十余年来皆隐忍着,死死地把这样的想法按在心里。

    一年一度的进京述职,是我最期待的时候。

    我能在晋阳府邸待上十日,十日不多,但能见她一两回,也就知足了。

    我会留意她今日簪了什么钗子,戴了什么耳铛,穿了什么长袍,袍子是什么颜色,袍领又有几层。

    见她的时候,我总要打量地板,也许哪一日运气好,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也许是一枚耳坠,也许是一张帕子,也许是一颗袖口脱落的珍珠,也许是一支簪子。

    然而什么都没有,从来没有。

    到晋阳后,兄长和同僚会约我一同春狩。

    我从前喜欢春狩,我可是武卒中的前将军,冲锋打仗,无人比我厉害。

    可后来我对春狩再没了什么兴致,打些鹿啊,兔啊,羊啊,有什么趣儿?

    不如去拾她遗落的小物。

    这也是我的“春狩”。

    然而,没有,什么也没有。

    昭王元年就国前的那日,我不该让她发现那支凤钗,从此她十分谨慎,地板空空如也,什么也不曾落下。

    可我仍然“春狩”了许多年。

    每年述职,我都会带来许多北地的特产。

    北地的铜矿,兵器,兽皮,板栗。

    还要带雁门的老黄酒,北地苦寒,积雪有大半年都要覆盖山头,守关的将士们往往饮黄酒驱寒,因而该带到晋阳来。

    给王兄带许多,给侄子侄女带许多,在其中总有单独的一个漆花盒子,里头是一件貂皮大氅。

    那是给她的。

    我知她畏冷。

    述职后过一两日,必会有家宴。

    每每家宴,王兄会问起北地的许多,这一年生产如何,赋税如何,户口如何,问起长城修得怎样了,弛道又修到了那里。

    我也会问起侄子侄女们,叔父送的礼物可喜欢?

    那些漂亮的小孩子咧着嘴欢喜得要命,一个个围着我,“叔父”“叔父”“叔父”地叫个不停。

    那些漂亮的小孩子,大多像我们谢氏,像王兄,便也依稀会像我。

    我没有孩子,便把当自己的孩子疼。

    我总会在不经意间问起,“嫂嫂,今年的大氅,可还喜欢。”

    装作不经意。

    一颗心却跳得厉害。

    鲁阳笑道,“君侯每年都惦记着嫂嫂,最好的大氅献给了嫂嫂,妾是没有的。”

    她知道我的心思。

    从元年我大婚的那日,就知道了。

    她也许不以为意。

    她有王兄那样的英雄,眼里岂会有旁人。

    昭王十七年,王兄驾崩。

    晋阳的消息一传来,部将策动我起兵叛乱。

    王兄在时,我不敢想。

    可王兄不在了,我心前所未有地躁动了起来。

    我不为王兄的天下,是心里念了无数次,无数次,无数次的“她”。

    我等了多年,非得闹出点动静来不可。

    谁叫她的眼里,始终没有我。

    我带了兵马来。

    兵马驻在晋阳城外三十里,一声令下,半个时辰就能进城。

    大明台还是从前的模样,只是原先那些大红的宫灯,大红的绸带,全都换成了冰冷的白缟。

    天降大雪,把古老的宫城覆成皑白的一片,稀薄的日光偶尔透出厚重的云层,却没有一点儿暖意。

    这样的鬼天气,在北地的高原里一年总有七个月左右的光景。

    我路过从前待过许多个日夜的廊下,我的战靴踩着大明台的积雪,

    她很伤心。

    一身的斩缞,人也没什么血色,全身唯一一点红色,都在一双桃花眸子上了。

    她说,“季叔,你来了。”

    我就跪坐在她面前,似从前王兄跪坐在她面前一样。

    从前,我从未坐得与她如此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