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中无比重要的人物,在遥远的扬州丹阳郡向洛阳进了一篇这样的表文,又如何不会迅速扩散开来呢?
关于夏侯玄的影响力,曹睿曾经与王肃做过咨询。
王肃给出的回答是静观其变。王肃认为,不论怎么说,士人和太学生这种群体中总是会自发生成领袖的。夏侯玄来当这个领袖对皇帝来说不是坏事。
曹睿思量许久,最终也同意了这一点。
夏侯玄上表中提到了三件事情,也引起了洛中关于三个问题的争论。当然,夏侯玄只是点燃了这把火,具体这些讨论要去向何方,夏侯玄也半点都决定不了。
曹睿可以做裁判,却也难以强行在瞬间说服所有人。
其一,肉刑到底该不该废除。
这一点,其实是自建安年间以来、太和初年钟繇与王朗等人依旧争论无果的延伸。当然有人支持肉刑,也有许多反对者,似乎都指望着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此前修律的刘劭能给出分断。
此前钟繇王朗争议的时候,曹睿含糊其辞将此事拖了过去,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眼下皇帝没有表态,刑部尚书刘劭对此也很为难,进退不得,只能闭嘴暂时装没听到。
其二,山越部众该不该与大魏百姓同等待遇。
洛阳城中的太学生和士子中就没有江南之人。此前汝颖宛洛的士族之人甚至将凉州人几乎视作蛮夷一般,而提到遥远的新归附的江南诸地的山越人,几乎八成以上的人都将山越人与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以及营州诸属国的高句丽人、扶余人、百济人同等而视。
在普遍的观点中,只有被朝廷在近十年间不断归化、编户齐民的雍凉秦三州的羌人与以上这些人不同,可以视作为百姓。余下皆是非人般的蛮夷。
洛中议论普遍都认为对八百人施肉刑不对,但夏侯玄要将山越编户齐民也有些过了。
只有大约一成、也就是十分之一的人支持夏侯玄。
面对这一话题,曹睿继续询问侍中王肃的观点。
王肃将论语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拎了出来,告诉曹睿这是太学生和士人群体中,自发对‘华’、‘夷’二者产生的议论,可以用‘华夷之辩’来概括。
当然,这在士人中是一个文化命题,但是对于曹睿和朝廷来说,就是一个不得不严肃以待的政治问题了。
当朝廷将羌人编户齐民、屯田管理的时候,彼时匈奴、乌桓、鲜卑等尚未完全降服,东北营州也未收复,可以弃置不论。但眼下大魏的统治范围内多了这么些族类,若是准备将山越编户齐民……乌桓要不要管?鲜卑要不要管?山越人比鲜卑人更高贵吗?
山越人被砍了鼻子和耳朵就要上表,数年间在大魏诸多铜官和铁官里死了的鲜卑男丁又何止数千?
前两个关于肉刑和华夷之辩的话题尚且还温和些,但
第36章 三件大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